陌生快递“送礼上门”考验的不只是消费者的理性,而是对快递企业、网络平台、相关监管部门等的一个综合考验。消费者或收件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绷紧信息安全弦和财产安全弦,不被小礼物牵着鼻子走,不盲目接收陌生...
当下,在一些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平台上,科普内容经常被用来给一些医疗机构广告导流。在同一页面上,医师的健康科普内容下面,经常会出现包含功效的医疗广告,诱导人们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点开。由于披着科学的外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缅北的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平台,向国内传播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武装暴力等不良思潮,以外出打工、赚钱等名义,诱骗青少年偷渡缅北,催生出一系列花季“悲剧”。江苏...
暑假期间,有家长接到不法分子伪造的公文,谎称办理校外辅导班的退费手续,诱导添加社交群,所谓“客服”人员以各种理由要求家长转账到指定私人账户后失联,给家长造成金钱损失。这种诈骗方式与以往的网络平台购物退...
8月22日,民政部发布7件养老服务领域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露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希望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坚决铲除养老诈骗滋生土壤,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保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7件...
虚假承诺“画大饼”,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成立“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正值求职季,一些不法分子设置种种“高薪”套路,引诱求职大学生“上钩”。多名教育专家建议,高校要普及求职、...
近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老年人防诈骗攻略,提醒老年消费者群体护好养老钱。资料图片。3.15诚搜网配图养老骗局的主要类型有:提供虚假养老服务。通过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
很多消费者热衷通过电商直播购买商品,那如果主播推销的是贷款,你敢贷吗?近期,《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卖”贷款的直播,宁波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马上消费金融等机构已“试水”直...
“0元开网店”“58元开网店”……这类低价网上开店的培训视频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广告宣称“无需经验”“无需货源”“轻松兼职赚快钱”“月入万元”,但消费者普遍反映被商家的虚假广告、虚假承诺、套路收费所欺骗...
针对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培训班退费名义实施诈骗,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培训班退费骗局,同时敦促培训机构经营者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发生泄露。据介绍,不法分子先是在培训机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