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健康关注度的提升,新装修后的甲醛危害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各大投诉类网站上,有关甲醛危害的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消费者不仅对甲醛超标的居住环境忧心忡忡,更对市场上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深感困扰。
在众多投诉案例中,租房甲醛超标问题尤为突出。江西南昌市的张女士今年7月入住新租房屋,不到一个月便出现头晕、呼吸不畅、干呕等症状。她自行购置甲醛自测盒检测,结果显示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约0.2毫克/立方米,远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0.08毫克/立方米。张女士多次与出租方协商,却遭到对方的置之不理,甚至被质疑“别人住都没事,为什么就你有问题”。无奈之下,张女士只能放弃数千元租金和押金,自行毁约提前搬走。同样,一名网友在人民网“人民投诉”留言,8月租下房屋后,出现嗓子不舒服、眼睛刺痛的症状,检测发现甲醛超出国家标准两倍。
不仅是租房,新装修的自有住房也存在类似问题。吉安市的刘先生2022年7月将新房以14万元包工包料给某装修公司,合同约定装修材料及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装修完成6个月后入住,3天后孩子反复生病住院,检测发现客厅、主卧等多处甲醛超标。即便双方约定通风6个月后再检测,甲醛仍严重超标,最终法院判决装修公司返还40%装修款并赔偿8个月租金损失约10万元。
面对甲醛危害,消费者往往寻求各种解决方案,然而市场上的相关服务却乱象丛生。以甲醛检测为例,不少检测机构存在“假检测”问题。一些商家为推销甲醛治理服务,刻意夸大甲醛检测结果、篡改数据。广东广州市的陈先生在某环境治理机构购买“全屋甲醛检测”服务时发现,检测仪隐藏页面中甲醛含量基数被设置成“+0.03”,无论真实数据如何,检测结果都会高出每立方米0.03毫克。还有机构利用显色液等手段操控仪器数值,初检时人为提高检测值,复检时再人为降低检测值,以此诱导消费者购买治理服务。
甲醛治理市场同样存在“假清除”现象。部分商家打着“专业除醛”旗号,采用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治理甲醛,不仅无法有效清除,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四川成都市的杜女士花费2990元购买全屋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治理后工作人员检测甲醛浓度为“合格”,但搬入新家后不久,儿子便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经两家权威第三方机构检测,甲醛浓度超标一倍多。
记者调查发现,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也面临重重困难。目前租房制式合同通常对房屋甲醛问题没有明确约束,给维权带来困难。而且,不少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租赁房屋,维权还面临监管部门属地管理问题。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线员向记者表示,房屋管理局可管辖线下房产中介机构,但无权管辖线上平台,若通过手机软件联系租赁服务,需联络软件注册地有关部门,若仅为房东个体与租户纠纷,建议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司法途径虽有成功案例,但耗时费力,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成本过高。
另据记者了解,甲醛危害投诉反映出当前装修及租赁市场在环保监管方面的漏洞,以及甲醛治理市场的不规范。相关部门需加强对装修材料、租赁房屋的环保监管力度,明确市场准入标准,规范甲醛检测和治理机构的经营行为。同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