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静慈 狮城梵音
本报记者 杨圣学
为庆祝新加坡福海禅寺开山九十周年,由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领衔,中国承德普宁寺、西双版纳总佛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莆田南少林寺、山东鱼山梵呗寺、温州心安禅寺、杭州灵隐寺、杭州佛学院等,逾百位僧侣表演者,共同呈献的《祈福——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赴新加坡音乐会》(Peace & Well-Being Concert),于7月14日假金沙会展中心五楼宴会厅圆满举行。音乐会共13个节目,时长1.5小时,包括合唱、独唱、念诵、器乐表演、少林南拳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加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精美舞台背景设计,带给观众充分的视听享受。
近2000名观众从各地蜂拥而至,观赏了中国佛教梵呗音乐的精彩演出,并对演出赞叹不已!
狮城首演,震撼人心
新加坡福海禅寺由弘宗法师(1896-1972)于1935年创办,今年迎来开山九十周年纪念,一系列庆祝活动陆续展开,其中《祈福》佛教梵呗音乐会更是为庆典活动增光添彩。
梵呗,是指佛教作法事时的歌咏唱诵之声。相传1700多年前,曹植在今山东东阿的鱼山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梵呗”,从此,中国佛教音乐初步形成。后不断从各个朝代的古典音乐和各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丰富完善的同时,又保持佛教音乐的特色,形成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祈福》佛教梵呗音乐会不仅是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在狮城乃至东南亚的首演,也为新加坡佛教信徒及公众带来高水准的佛教音乐会,可谓皆大欢喜,功德无量。有听众表示:“演出阵容强大,气势恢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殊胜难得,非常震撼!”现场更有很多观众不时举起手机拍照、录像,也有观众随着《三宝歌》等佛曲音乐响起,轻声在台下跟唱,完全沉浸在熟悉的佛曲旋律中。
音乐会在中国佛教汉传、南传、藏传三大语系近百位法师的《心经》念诵和合唱《南無阿弥陀佛》的恢弘气势、宏大音声中拉开序幕,熟悉的念诵和声如海潮音滚滚而来,声声不息,绵延不绝,显示出佛弟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百折不饶,勇猛精进的精神。
第二首曲目《叩钟偈》,是寺院的朝暮课诵,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法师们在敲钟的同时会称念诸佛名号,唱诵赞偈,祈祷和平与安宁。
第三首合唱曲目《云来集》,是僧人在法会焚香时唱诵的音乐,包括“香云盖”、“云来集”,以此观想诸佛菩萨云集而来,“诸佛海会云来集”。
《云林问茶》根据《五方佛》音乐改编,演出的精彩之处在于既有禅茶一味的清雅,又融入了莆田少林寺武僧团南拳表演的威猛洒脱,动静变幻,刚柔相济,显示出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的千变万化。
另一段南拳表演是在接近尾声时,艺术团经过挖掘整理,将南拳动作编入一个《出师》的故事中,不仅让观众欣赏到刚劲有力的南拳功夫,更有南拳迎接各种挑战的精彩,也把观众带入剧情中,体会到功夫练成绝非一朝一夕,出师需要历经千锤百炼。
演出的亮点之一是由开封大相国寺梵乐团呈献的《朱云飞》,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介绍是大相国寺初建时(公元555年)就有的古曲,距今已经1400多年历史。乐曲象征了太阳的光芒和出家人的高尚品德,意境高远,根据历史传承,用笛、管、笙、箫等乐器演奏,独具魅
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鱼山梵呗《如来妙》,领唱者正是鱼山梵呗寺方丈永悟法师,法师为复兴鱼山梵呗,发下生死与共的宏愿,30多年来为鱼山梵呗的发掘、整理、继承、弘扬,做出重要贡献。
接下来还有梵呗九重唱《自性偈》、梵呗独唱《钟声偈》、合唱《祈福》、梵呗合唱《华严字母》等。其中合唱曲《祈福》,由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作词。表达了祈福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崇德向善的殷切心声。
音乐会在齐声合唱《三宝歌》的浩瀚音声中圆满结束。《三宝歌》由中国近代两位高僧太虚大师作词、弘一法师作曲,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教歌和久唱不衰的佛教音乐精品。《三宝歌》也是新加坡佛教团体时常在庆典等各项活动中播放的,本地佛教徒普遍熟悉的佛曲,但在现场听到众多法师的同台演唱还是让人感到震撼和感动。
福海禅寺方丈明义法师在演出结束之际,上台致答谢词,法师表示,他听这场音乐会“很受感动”,“特别感动”,法师说:“感谢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的各位法师及工作团队,为了演出的圆满成功,他们奔波两地,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对演出精益求精。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易。”
《祈福》佛教梵呗音乐会为福海禅寺九十周年庆典,也为狮城佛教界带来不同“梵”响,“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音乐会带给人清净庄严之感。祝愿福海禅寺法务昌隆,海众安乐!祝愿新加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