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执法人员对农贸市场电子计价秤开展“回头看”检查。
图为检定合格的电子计价秤粘贴有合格证和“准”字身份码。
"看准这个'准'字标!有这标的就是放心秤!"4月7日清晨,广西北海北云市场的海鲜摊主梁老板举着贴有蓝色标识的电子秤大声吆喝。这个小小的"准"字身份码,正在成为北海市整治"鬼秤"的新利器。
去年以来,北海市场监管局针对农贸市场、海鲜排档缺斤短两问题,创新推出"双保险"监管模式:一方面用标准砝码现场检测,另一方面给合格秤具贴上防伪"准"字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000多台电子秤获得"准"字身份证。市场监管人员介绍,这个标识不仅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认出放心秤,也让执法人员能快速锁定可疑秤具,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在游客云集的银滩景区,记者看到几乎每家海鲜店的秤上都贴着醒目的蓝色标识。一位大排档老板坦言:"以前总要跟客人解释秤是准的,现在有这个标,省了不少口舌。"更硬核的是,市场监管部门还在251家海鲜餐饮店安装了753个高清摄像头,对后厨和称重区进行24小时"云监管"。
除了技术手段,北海还祭出"组合拳":试点积分管理、挂"笑脸""哭脸"公示牌,对使用"鬼秤"的商家直接挂黄牌警告;在节假日突击检查重点场所;正在研发能破解"鬼秤"密码的识别装置。当地消费者张女士点赞道:"现在买菜不用自带秤了,这个办法真管用!"
北海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宏亮表示,一杆秤称出的是诚信,贴出的是放心。从目前投诉量大幅下降来看,这套"科技+制度"的监管模式确实让"鬼秤"无处藏身。下一步,他们要把这套做法推广到更多领域,让"诚信北海"成为真正的城市名片。
来源 | 315诚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