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模式在健身、美容、教育等领域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卷款跑路”问题也让消费者头疼不已。不少消费者在充值后,商家突然关门停业,既不提供服务,也不退款,甚至直接失联,让消费者的钱打了水漂。针对这一乱象,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了对预付式消费中“卷款跑路”行为的法律追责,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根据司法解释,经营者在收取预付款后,如果终止营业且未按约定兑付商品或服务,同时恶意逃避消费者退款申请的,将被认定为欺诈行为,需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这意味着,商家不仅要退还消费者的预付款,还可能面临额外的经济处罚。此外,如果商家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司法机关将把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通过严肃追责,旨在打击和遏制“卷款跑路”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315诚搜网调查发现,预付式消费乱象频发,主要是因为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的信任,通过低价促销吸引大量预付款后,迅速转移资金或关门跑路。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诚信环境。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出台后,消费者在遭遇类似问题时,可以更有底气地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而商家也将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315诚搜网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参与预付式消费时,务必保持警惕,首先要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经营稳定的商家,避免因小失大。其次是不要一次性充值过多,降低潜在风险。最后要保留好消费凭证,比如签订的消费合同、购物发票等证据,以便日后维权使用。
(完)
来源 | 315诚搜网 程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