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圣学
2025春运的钟声即将响起,青藏铁路的客流已经开始逐步攀升,火车站人流如织,奔驰的列车将旅客们送往祖国各地,每一趟列车的安全出发与准时到达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背后,中国铁路西宁高铁供电车间的电力线路工们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郑恒骅就是其中的一员。
郑恒骅,今年33岁,是西宁供电段西宁高铁供电车间的电力工区副工长。自18岁入路来到这里,今年将是他护航的第15个春运。随着春运的临近,郑恒骅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准备迎接这场年度最大的运输考验。 刚入路时,军人出身的他与同龄人格格不入,当别人沉浸在游戏中时,他却埋头于书本之间。面对一些人的不解,他总是以“笨鸟先飞”自嘲,更加努力的对电力知识进行钻研。入职两年时间,他就记满了五个小本子的知识点,从理论到实践,应有尽有。
图为郑恒骅在指导新来的同事使用电缆故障查找仪器。右为郑恒骅。
郑恒骅深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因此,他每次出工或演练都冲在一线,即使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也总是带头爬上十二米高的电杆。他的努力和付出,使他成为了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在他脑子里,清晰地记着车间管内200多公里的供电设备位置、技术参数、抢修路线和所对应的设备,琢磨着想什么招儿能够最快最直接地解决现场问题,保证高铁供电线路运行安全。他的技术“全拿”和知识积累,使他成了同事们眼里的“超强大脑”,也成为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高铁供电系统高级技师。
在技术上,郑恒骅不断追求创新。他通过倾听故障测试仪的反射声音,能准确判断电缆是否发生击穿,这一技术在不知道故障点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定位故障点,大大缩短了抢修时间,节约了人力物力。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高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也为春运期间的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荣获2022年“尼红奖章”、“全路技术能手称号”、“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等荣誉。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郑恒骅也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成功带出了4名技师和15名高级工,这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如今已成为西宁高铁供电车间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他申请准备成立“郑恒骅工作室”,打造一个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经验交流于一体的平台。
面对迎接春运的繁忙与工作的压力,郑恒骅也时常想起家中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身体不好,平时需要他的照顾,而两个年幼的孩子更是他心中的牵挂。每当工作间隙,他都会抓紧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询问妻子的身体状况,听听孩子们稚嫩的声音。“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呀?”电话里,4岁的大宝总是这样问。“爸爸很快就回来了,你在家要乖乖听话,照顾好妈妈和弟弟。”两眼闪着泪花的郑恒骅内疚的说。
挂断电话,郑恒骅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知道,自己的一家是个小家,作为一名高铁供电工人,日常工作虽然繁重,但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在春节期间平安回家,他会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继续发扬“挑战极限,永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精湛的技术,投入到供电保障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