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奉献在中老铁路的国铁昆明车辆段检修电工

中国产经新闻
2024-08-30
798

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汤传凌 姚巍/文 通讯员 何吕鹏 李灵/图

      今年暑假,大量国内外游客坐着动车游彩云之南,云南铁路旅客发送突破2300多万人次,其中,有很多游客乘坐中老铁路动车跨国旅行,高峰时每天达4000人次以上。在中国和老挝的崇山峻岭间,一列列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飞驰,为沿线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交织构成“流动的中国”。路网正常运行的背后,有着默默奉献的铁路工匠们。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车辆段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王超便是其中之一。







      正在对电路板进行拆解的是昆明车辆段的云岭首席技师王超,这块电路板是中老国际旅客列车上的暖风机控制板。王超告诉记者,它带来的影响对于我们来可能是一个很小的故障,但是对于旅客,或者说对于整个列车的运行安全稳定,旅客的舒适度,是一个很大的事。

       据介绍,王超经过对2个厂家8个不同型号的控制板进行拆解、分析和优化,研发出集故障检测、功能试验、工作参数显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试验台,彻底解决了暖风机控制板维修、试验、检修的难题。他说,铁路无小事。把它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列车就更稳定了。

        2002年,王超从学校毕业,正式成为昆明车辆段的一名电工。在一次列车检修中,一个小小的绝缘故障却让他手足无措,导致当天的检修任务没有完成,自那以后,王超对科研攻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如果我们不学,就会被淘汰了,就适应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于是,王超白天跟师傅学技术,晚上查资料总结问题做好记录。几年下来,已经记录了厚厚6个工作笔记本。王超也在各类技术比赛中崭露头角,先后荣获了云南省第一届“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等称号。这些荣誉称号,也激励他学习的更加起劲。那个电路板价格不贵但是故障率很高,更换很频繁,基本上都是外包去让别人去修,这个修理价格很高。王超想,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让别人修?应该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王超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维修问题。








       随着大量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投入使用并开始自主维修,但电源转换装置板卡故障频发,王超又全身心投入对电源转换模块的电路研究。集成板卡上的芯片焊接是他面临的第一大难题,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密布着300多个焊脚,相互间隔不足0.1毫米,操作空间比头发丝还细。于是,王超从最基础的锡焊原理学起,利用休班时间搜集废旧板件,反复练习芯片焊接技能,经过4个多月试错、600多次失败,最终匹配了焊枪和焊锡丝的最佳方案,实现了精准焊接,把集成板卡的修复率提高到了96%以上。

       掌握芯片焊接技术后,王超又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其他领域的攻关,先后总结出“车下电源检修经验”,“IC芯片焊接方法”等76项检修方法,制作工装和完成技术改进113项,截至目前已经申报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王超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王超大师工作室成立。王超不仅承担着车辆检修技术的攻关任务,还肩负着对工作室成员和青年产业工人的“传帮带”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9年以来,王超团队成功修复动车集成板卡等高价值配件3910件,总结提炼30余种疑难故障处理法,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王超名字命名的“王超大师工作室”成功搭建出集动客车学习培训、故障诊断、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四位一体的精品科技创新平台,成为了中老铁路客车检修技术创新“策源地”和电气故障“三甲医院”,将中国技术标准推向了国际舞台。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担当。王超把自己融入时代,勇担使命,奋力在擦亮“中国名片”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在服务“一带一路”的默默奉献中书写人生华章。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