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踌躇满志,带着精心准备的建议、提案齐聚北京,积极为百姓更美好生活、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每年,食品安全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今年也不例外。记者观察发现,2024年,多位代表、委员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预制菜领域。
近年来,预制菜因烹调简便广受消费者欢迎。人民网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196亿元,未来预计将形成万亿级市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那么,如何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今年,多位代表、委员在建议、提案中给出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建议,尽快出台预制菜领域国家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他指出,应当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产品供应、加工生产、食品营养及功能等方面,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和制作、存储流程规范。同时,建立健全预制菜食品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预制菜行业监管机制,强化预制菜“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喻自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等也同样呼吁,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除设立预制菜行业市场准入门槛、统一标准外,也有代表、委员提出,建立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万立认为,要建立预制菜产业信息公开制度,构建以消费者知情权为核心的法律保障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指出,预制菜生产企业应当强调对过敏原和添加剂的明确声明。“预制菜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多种问题,特别是消费者知情权保障面临一系列挑战。”赵皖平表示,预制菜产业原料供应在农业端,消费在餐饮端,产业链供应链很长,这造成预制菜产品品质及消费者权益难以保证,“企业要强调对过敏原和添加剂的明确声明,使消费者更容易了解产品成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丁佐宏也关注到预制菜产业发展问题。今年,他会提交一份题为《关于审慎推行预制菜的建议》的提案。丁佐宏指出,预制菜的迅猛扩张,容易破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美食基因和厨艺文化,还会引发不正当竞争,并让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因此,他认为,预制菜进学校、进社区须谨慎而为。类似地,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也带来题为《关于加强学校预制菜监管,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提案,强调“在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未取得广泛共识的情形下,对预制菜进校园应保持审慎态度,并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