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站:戈壁新站盛装迎春运

中国产经网
2024-02-18
746

通讯员 周悦翔 祁琳 徐佳辰 记者 杨圣学

“外出一年,这次回来发现车站发生了那么大变化!”龙年春节前几天,外出务工返乡的陈先生下车走出德令哈站出站口,与许多外出返回的老乡一样,立刻被车站的巨大变化惊呆了:这是以前的德令哈站吗?

庄重大气的德令哈车站。周悦翔 摄


旅客的感慨背后,是青藏集团公司对青海广大藏族、蒙古族群众的关怀。去年,为了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德令哈站改扩建工程使该站的建筑面积也由原来的4782平方米增至10636平方米,一跃成为青海第三大火车站。新站房设有上下两层候车厅,设置了商务候车区、自助购取票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直扶梯、卫生间、饮水台、母婴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新建站房候车厅整体元素选取星光、诗歌、山脉等德令哈独特的文化元素符号,让旅客在乘车候车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体验德令哈的风土人情。

矗立在德令哈车站广场上的四足方鼎,寓意这座戈壁新城“风调雨顺”。徐佳辰 摄


车站广场中间,一座醒目的大鼎映入眼帘,广场四周排列整齐的路灯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大鼎;广场上的一汪喷泉不时喷出几米高的水柱,大片草坪把车站装扮的绿意盎然,广场两边成排的杨树形成的绿色长廊,和站前方便旅客的市内公共汽车站,与车站高大雄伟的“身影”相得益彰,使整个广场错落有致,大气恢宏。德令哈的新貌让陈先生和旅客们赞不绝口。

德令哈车站站前广场一撇。马启轩 摄


据记者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青藏铁路的筑路大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打通了被称为“登天的梯子”的关角隧道,火车才得以驶入德令哈所在的柴达木盆地。“青藏铁路西格段刚刚通车的时候,德令哈只是一个日均客流量仅有100多人的小站,车站面积小、配套设施简陋,这是过往德令哈火车站留给人们的印象。”德令哈站现任站长马建勇已年过五旬,是德令哈站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对于德令哈的历史,他最有发言权。

春运期间,旅客们在德令哈车站候车厅等候上车。周悦翔 摄


历经四十载,德令哈火车站经历了设站、搬迁、改扩建“三代”的岁月变迁,现在已经“成长”为日均客流量超1500人次的二等站,站内的行车设备、服务设施也在同步进行着更新换代。多年来,马建勇亲眼目睹复兴号动车组驶进德令哈站,旅客出行从排队买票、人工检票到如今网上购票、“刷脸”进站……诸多改变让旅客在高原的春运体验不断升级加码。

德令哈车站标识清晰的站台方便旅客上车。周悦翔 摄


今年是德令哈站新站房迎来的第一个春运,预计将发送旅客7万人次,较2023年春运增长40%,旅客日均发送1700人,高峰期预计将达到3500人。期间,每天共有6对旅客列车和2.5对动车组列车为旅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务。

复兴号动车组停靠在德令哈车站,动车组人员正在工作。吴道洁 摄


“我记得小时侯,从德令哈坐汽车去省城西宁要花费上一整天的时间;青藏铁路刚开通的时候,也至少要用大半天。现在德令哈站有了动车,3个多小时就到西宁,真是方便太多了。”准备去西宁采买年货的蒙古族旅客建班卓玛感慨地说道。

德令哈车站的售票处前,旅客们在排队购票。周悦翔 摄


车站硬件升级,作为软件的客运服务也要同步跟上。今年春运以来,德令哈站结合运输组织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了“售服合一、验检合一”等服务举措,并组织全站职工积极开展轮岗锻炼,利用休班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大力提升职工综合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只为旅客出行更美好。

整装待发的复兴号动车停靠在德令哈车站。周悦翔 摄


夜幕降临,车站里还有很多旅客,他们将在工作人员的热情细心的服务下,陆续踏上回家的列车。“改变的是车站设施,不变的是服务责任。我们将持续擦亮‘天路格桑花’服务品牌,在戈壁深处打造温馨便捷的‘天路驿站’,为旅客守护归途。”马建勇自豪地说。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