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牛娅 本报记者 杨圣学
口岸边关冬意浓,风笛声声车流涌。2月11日,春运第17天,正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中国铁路乌鲁木齐机务段霍尔果斯折返车间出国车队出国司机郑洋洋和搭档田健敏捷地登上机车,准备牵引中欧班列出国到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国境站。他们要在车上度过自己的大年初二。
33岁的郑洋洋2017年参加工作,2019年晋升司机,2020年加入出国司机队伍。3年多来,他以扎实的业务功底,过硬的综合素质,手握闸把穿梭于中哈两国国境间。
“参与中欧班列牵引任务,拉着‘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也更增添了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郑洋洋言语间满是自豪。
郑洋洋出乘前对机车各部位进行认真的检查。:佟小勇 摄
霍尔果斯国境站至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国境站间有14.3公里的跨境路程,虽然距离不长,但哈萨克斯坦铁路坡道大、限速多,且信号机右置,与中国相反,行车组织规章不同,这对每一名出国司机的机车操纵技能和精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哈方铁路线旁没有护栏,马群和牲畜会上道,尤其冬季大雾天气多、夜间不好辨认,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专注瞭望,确保每一趟中欧班列安全运行。”29岁的副司机田健对自己的岗位充满敬畏。
田健主要负责协助司机联控信号、处理故障,虽然不摸闸把,但他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由于进入哈萨克斯坦铁路区域后机车信号与地面信号不同步,他要记住哈萨克斯坦铁路信号机的精准位置及关键处所,紧盯信号机变化,提前提示司机。中哈双方边检场停车后,准确掌握机车上各传动部件、机械间设备状态,也是田健工作的重点。
“一出国门,好多信息都接收不到,我们遇到一些突发故障,就得自己应急处置,所以要提前预想,平日里必须多学、多看、多积累钻研。”郑洋洋说。
2011年入路的闫磊,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火车司机,他始终保持退役军人的本色,工作中雷厉风行、沉稳严谨。担当中欧班列出国牵引任务3年来,他深切地感受到“出国无小事”的责任和使命。
每次开车前,闫磊和蔡智都要认真检查各种仪表是否正常。图为他们倆确认仪表正常,准备发车。牛娅 摄
出国司机办理出国工作证审核严格,对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除了能单独处理所驾驶的东风型内燃机车机械和电器的常见故障外,还要熟悉乘务区段中哈间国境线路的情况。
在离哈萨克斯坦边检场1000米处,有个6.8‰的上坡道,冬季下雨结冰时,列车容易空转打滑,考验着出国司机的机车操纵水平。闫磊和其他出国司机一起提前预想,持续摸索操纵技巧。针对冬季雪后钢轨滑、机车易空转的情况,他们一边调整手闸变换动力,一边有节奏地撒砂增加摩擦力,让机车能均匀爬坡,确保中欧班列运行安全。
闫磊和蔡智在检查机车柴油机管路状态。牛娅 摄
“今年1月接班以来,我已经出国28趟了。中欧班列开行越来越密集,我们今年出国的趟数也会越来越多。”闫磊笑着说。
“我要再加把劲,争取今年通过司机考试。手握闸把,为服务‘一带一路’作贡献。”出国车队里年龄最小的副司机蔡智信心满满地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