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冉 闫泽峰 本报记者 杨圣学
山西省五台农商行紧紧围绕信贷转型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坚守“扎根三农、服务小微,立足五台、融通城乡”的市场定位,把贷款投放做为改革化险、提质增效的破局点和发力点,牢牢把握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脉搏,全面摸排对接辖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客户特点和资金需求,强化地方金融供给,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建+共建”,奏出乡村振兴“合奏曲”
“靠着农商行的贷款和政府的贴息政策,我通过养牛过上了好日子,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农商行。”现年56岁的老石,家住驼梁风景区老保沟村,早年在五台农商行驼梁支行5万元的扶贫贷款支持下,凭着自己多年的养牛经验,自购幼牛4头,实现了脱贫增收。经过几年的发展,老石的牛从4头发展到如今的28头,2023年又重新申请脱贫小额贷款10万元用于修缮养牛场,不仅自己成为村里的富裕户,更带动同村其他贫困村民加入到养殖行业中,实现了当地就业、稳步增收。
五台农商行认真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发挥党建工作对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引领促进作用。一方面,从党委、支部、党员三个层面纵向发力,搭建“党委引领,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的工作格局。党委在信贷业务转型提质增效、绿色信贷投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投放等方面均由主要负责人挂帅,把经营管理业绩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将支部书记、办贷网点负责人及客户经理个人绩效与其业绩和贷款质量挂钩,充分激发信贷业务拓客增量的内生动力;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划分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先锋岗等形式,激发和带动党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做先锋、当表率;广大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改革化险、安全稳定、金融服务等工作中亮身份、亮职责、亮服务。另一方面,与乡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在信用工程建设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协同共建、横向发力,以信用工程建设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工作为桥梁,协同开展党员联学、活动联办、党员先锋志愿服务等共建活动,发挥熟人效应,找对门、认对人,真实全面掌握“三农”“小微”客户金融需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战线上同频共振,共同发力。2023年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765.19万元,完成县政府下达任务目标的124.33%。
“走访+回访”,推行金融服务“保姆化”
该行坚决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着力推动服务模式的三大转型,即从被动等待客户到主动寻找客户、从少数人的营销到全员参与营销、从单一产品服务到综合金融服务,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主动吸引并留住优质客户。该行建立了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及支行行长三级联动走访机制,以“面对面”的方式了解客户金融需求,并逐户建立台账,通过将商户分别细化为不同类别,对商铺特点、资金需求等逐一分析,为后续实施精准营销提供信息数据保障。
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该行注重识别目标客户,不断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通过对有潜力的个体商户逐户回访、持续营销,对潜在优质商户细化研究、精准对接,做到“回访一户、了解一户”,从而将营销走访筛选的潜在或价值客户从沿街商户引流到网点,着力把地方企业“引进来”,让信贷产品“走出去”,重点支持地理标志“五台斋选”有机农产品,大力扶持“佛地黄”免淘洗小米、台蘑酱、中药茶饮等地方农产品生产企业,第一时间满足群众农资生产特别是脱贫人口资金需求,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督导+辅导”,激活支农支小“主引擎”
该行锚定目标抓推进、抓落实,网点按日将本日营销成果汇总统一报送总行,由总行对全行营销情况进行排名,从上到下做实压力传导,以上率下推动任务完成。五台农商行纪委紧盯全行在推进信贷转型过程中的作风问题,前移监督关口,针对信贷转型中百万元以下客户数下降较多以及每日进度缓慢的网点,逐家进行督导谈话。该行坚持“多劳多得 能者受益”理念,突出不同岗位间的考核差异化,不同业务间的绩效分配额度,对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全员发挥岗位优势,想方设法提升业绩,营造“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针对基层遇到的工作难题,分管领导、包点部室在精准把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全心全力为支行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分析工作中的优势和短板,理顺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中国产经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