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高峰已过,但这一促销活动的流程仍未结束,不少交易进入售后服务环节,一些不法分子借机以“解决售后”“退货退款”为名实施诈骗,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购物信息,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会员充值出现问题”等话术,谎称给予超额赔付,诱导消费者下载虚假App或加入微信群,从而套取消费者银行卡账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将消费者的钱款转走。也有不法分子以“激活退款通道”“缴纳退款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转账汇款,称会将钱款连同赔偿一并返还,但当消费者将钱款转至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后,不法分子又会以其他借口诱导消费者继续转账,连续诈骗。
退款退货类诈骗近年来呈高发态势,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1月7日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示消费者如有退货需求,一定要详细了解退货退款流程。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已成为全民购物狂欢节,对促进消费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避免落入诈骗陷阱,需要平台、行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消费者应当提高警惕,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不轻信陌生短信或来电,尤其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谨防网络诈骗。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网络诈骗等相关不法行为的认定情形,厘清各部门监管职责分工,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源头治理,提高违法成本。督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经营主体落实信息保护责任,从源头保护好个人信息,堵住漏洞,筑牢消费者信息保护“防火墙”。最后,平台经营者也应高度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断增强信息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提质升级。郑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