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享有“中国米粉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岳池县大力实施“米粉+”战略,米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岳池县秉承这一理念,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关于试点开展穿透式监管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岳池米粉穿透式监管探索,确保岳池米粉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
市级推 县级统 综合指挥一体联动
岳池县让监管“挺立”在前,高规格成立岳池米粉穿透式监管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并明晰职责、明细分工,印发穿透式监管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解表,明确8项重点工作、16项具体事项,细化经营主体、部门管理、风险隐患、重点任务4张责任清单。
市县两级坚持同频共振。市级层面,通过在岳池现场办公、提供技术和业务支持的方式,加强推动县级层面工作。县级层面,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建好用好跨部门协调、监管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高效推动穿透式监管工作走深走实。
找对象 抓问题 四个环节贯穿到底
米粉产业链贯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岳池县瞄准稻谷种植、生产加工、经营流通和餐饮服务4个环节,精准摸排生产经营主体,明确重点穿透对象,坚持找准问题并让问题浮出水面。
岳池县市场监管局邀请行业专家,综合运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体系检查”,找出关键问题,排查出食品生产者资质、生产环境条件等14个环节、75个检查项目源头隐患问题187个。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面梳理,按种植、生产、流通、餐饮4个环节进行分类,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
为了实现追溯链条根源,从餐饮环节追查至销售环节、生产环节直至种植环节,187个问题被进行全链条、全环节剖析。岳池县市场监管局综合抽检数据、投诉举报、案件查办信息资料,多维度分析问题成因,锁定鲜湿米粉储存运输等5处风险隐患,得出加工用稻种植不规范、仿冒岳池米粉等6个具体问题,整理汇总风险隐患及成因情况,建立成因清单,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深化“从源头到终端”监管成果。
除此之外,为了整改消除盲区死角,岳池县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整改清单要求,逐条制定整改措施,逐个整改销号。同时,依托“互联网+”,将米粉全产业链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实施“互联网+亮厂”“互联网+明厨亮灶”“互联网+亮田”工程,线上线下齐发力。
定标准 建机制 穿透监管常态长效
提高监管效能、巩固监管成果重在实现监管常态长效。为此,岳池县制定标准、建立机制,确保做深、做细、做实穿透式监管各项措施。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覆盖稻谷种植、大米及米粉生产加工、岳池米粉餐饮服务等领域的团体标准、地方标准14项,提升岳池米粉标准化种植、加工、经营、餐饮水平。
建立合作机制。与高坪区市场监管局签订品牌保护跨区域执法合作备忘录,开通工作热线、召开联席会议。今年以来,两地协同作战,已查办1件侵犯“岳池米粉”地理标志专用权案件。
健全预警机制。及时追踪发现米粉产业原料供应等情况,对来自辖区外的经营主体,主动开展跨区域合作,先后与渠县、平昌县等地签订《岳池米粉穿透式监管及风险预警合作协议》。
强化试点示范。围绕示范带领、安全发展目标,出台《岳池米粉加工及流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建成“岳池米粉示范生产企业”“岳池米粉示范一条街”“岳池米粉餐饮示范店”。
岳池县委副书记、县长,岳池米粉穿透式监管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方飞剑表示,岳池将建好用好问题、成因、任务、整改、成果“五张清单”,进一步发挥跨部门协调、跨区域合作、监管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的作用,千方百计保障“从农田到餐桌、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安全。颜 伟 通讯员 杨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