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离石:“学托”现象泛滥 背后“能人”公然伪造公函胁迫撤稿!教育部门应

社会纵横
2023-08-31
1.3k

在吕梁,“上学难”“上学贵”“择校热”“学托泛滥”一直是多年来困扰群众的难题,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且教育内卷现象日益严重,家长更是拼尽全力为学生争取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正是家长的这种焦虑与内卷,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

 

尤其临近开学之际,各种教育乱象也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学托”信息泛滥,民众烦怨。线上线下充斥着大量贩卖中小学学位的信息,公然表示低于分数线也能录取、某学校名额几个。“掏钱就能上?贩卖名额成风”“公开买卖学校名额”。这触碰着不少家长敏感的神经,有市民怀疑是诈骗,但又拿不出证据。更多的人则怀疑有人在背后暗箱操作危害教育公平,借机敛财。315诚搜网平台结合广大家长的“疑点”“痛点”问题,发文希望吕梁市教育局可以重视此类问题,结果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事件。

 

私刻公章 伪造公函 欲盖弥彰 前路迷雾重重

2023年8月30日,315诚搜网平台接到一份来自“吕梁市离石区教育科技局的法律意见书”离教(2023)字第026号。意见书称315平台歪曲事实擅自发布损害教育局名誉权和公众形象的失实报道,公然制造错误舆论导向,性质极其恶劣。法律意见书时间为2023年8月30日,附吕梁市离石区教育科技局公章。迫于无奈,平台将稿件下架,但仔细阅读该意见书发现疑点重重。

图片.png

疑点1:在吕梁市教育局官网检索不到“离教(2023)字第026号”的相关信息。教育局署名的法律文件,竟然无法在其官网获取相关信息,这说明了什么?是否伪造公函?有待吕梁市教育局核实调查。

 

疑点2:公章备案编号错误,教育局作为教育行政机构,有其特定的公章备案编号,不可能随意更改。对比以往教育局公告发现,该法律意见书公章编号存在严重错误,甚至字体都存在偏差,是否私刻公章?

 

疑点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托问题泛滥直击广大家长“痛点”,家长对此深恶痛绝,风评一边倒。怎么会是歪曲事实,制造错误舆论导向?这是吕梁市教育局官方发文吗?

QQ截图20230831223120.png



    (实拍:吕梁市离石区教育局2023年劳动节值班名单)


图片.png

                                                

(实拍:公章备案编号与字体)

图片.png

图片.png

(网络检索:可与“法律意见书”仔细对比)

私刻公章罪,根据《刑法》第280条第2款的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应当立案。此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伪造公函罪,根据《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合其行为和相关法律,背后的“能人”敢于冒如此之大的风险是想掩盖什么呢?面对舆论热点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解疑释惑,是教育部门的职责,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下架删除,问题就不存在了吗?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显然是有违常理的。现代教育不断强调公平性,而这种贩卖学位的行为就是有违公平的,教育部门理应重拳出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同时对于贩卖学位现象进行整顿,千万别寒了广大家长的心。

 

即以吕梁市离石区“学托”乱象为例,这种现象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如此,就应早动手、早解决、早防范。以送学生入学为由收取钱财,涉嫌欺诈,查处这种乱象,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公安部门的事。为彻底消除此类乱象,相关部门应联合行动,协同作战,来一场深入而系统的整治行动,以富有成效的治理效果回应群众期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任何时候,职能部门都不能忘记自身的职责,都不能无视群众的正当呼声,都不能不作为或乱作为。具体到此事,吕梁市教育局消除“学托”乱象才能不负所托,赢得群众信赖。


声明:本文系诚搜号上传,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