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至5月,开展“双随机”抽查131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666户,其中开展部门内随机抽查82次、跨部门联合抽查49次——这是今年前5个月河北省衡水市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取得的成效。据了解,今年以来,衡水市以“双随机+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部门联合监管”为抓手,内合外联、多向施策,持续提升监管执法靶向性、精准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
针对有的部门监管理念和方式固化、仍采取传统“巡查制”的问题,衡水市强化机制建设,将35个领域307项执法事项列入全市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由市“双随办”统筹谋划,制定年度抽查计划,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后,再开展检查。
资料图片。3.15诚搜网配图
针对有的县市区部门间缺少有效协调对接、联合监管合力不足的问题,衡水市充分发挥“双随办”牵头作用,召开部门协调会议,梳理各部门同类抽查事项,充分整合、融合,在兼顾成本与效能的前提下,不断扩大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的覆盖面,提高占比率。
坚持目标导向,重创新促突破
完善方案。量身制定符合衡水实际的指导意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有机结合,并实现常态化、全覆盖。
健全机制。科学运用企业信用分级结果,合理确定随机抽查对象和抽查比例,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强化运用。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抽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充分运用基于信用风险指数变化的预警功能,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智慧监管的有机结合和创新发展。
坚持责任导向,出实招求实效
进一步优化抽查安排。2023年,参与联合抽查的部门、事项等都有大幅提升,参与部门扩展到35个,抽查事项增加到132项。制定印发《2023年衡水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形成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年内“双随机”抽查计划,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准确、规范向社会公开。
进一步抢抓工作机遇。充分利用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契机,主动出击、群策群力,深入研究信用风险分类办法,以真实、简约、有效的分类规则推进精准监管。
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衡水市完善市、县“双随办”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发起,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部门联合抽查机制。探索将部门联合抽查的行业领域、抽查事项、参与部门、检查依据等制度化,形成“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模式。
坚持结果导向,抓规范提效能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年度计划制定、抽查任务实施、抽查结果公示等标准和要求。
规范公示时间。严格按照《河北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要求,坚持“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原则,在抽查完毕的20个工作日内,将抽查结果录入省级以上“双随机”抽查平台,确保抽查结果录入率和公示率达到100%。
规范后续处理。针对在抽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完成整改;情节严重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规范信用风险分级运用。对高风险企业增加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良好企业适当减少抽查比例和频次,形成宽严相济监管格局。李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