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圣学
农历兔年除夕,与祖国相距万里的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联营体项目部驻地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食堂师傅专门多做了几道传统菜肴,犒赏建设者的“中国胃”。新春佳节,大家难得围坐一起。回首过往,一幕幕场景涌上心头。
“这几年,每个人都不容易。”匈塞铁路联营体项目部副总经理齐丰然刚过不惑之年,却已两鬓斑白。“除了严苛的TSI认证,物资匮乏也是一大难题。记得有段时间,塞尔维亚当地轨道精调垫板及挡块数量不足,短期内无法及时供货,我们紧急从国内采购,通过航空物流运输,甚至还安排赴塞人员随行李托运配件,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为保证匈塞铁路贝诺段顺利通车,齐丰然曾连续两个月盯在动态测试现场,最紧张的时候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现在,齐丰然常常乘火车到匈塞铁路诺苏段工地检查,跟身边的塞尔维亚人聊起自己参与修建的贝诺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齐丰然等中方技术人员与塞方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匈塞铁路有关铁路建设问题。
“是啊,困难确实不少。比如,国内迁改经验在这里不奏效,当地分包商没有时速200公里铁路的轨道施工经验,中塞参建各方在工作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匈塞铁路联营体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段伟接过话茬,掰着手指细数他们闯过的一道道难关。“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以行动传递诚意、用耐心打动人心,圆了塞尔维亚的高铁梦。”乐交朋友的段伟得到热情“回馈”,很多当地人甚至为他解决施工难题出谋划策。
为了保证诺苏段工期节点,段伟今年再次选择留守工地,已连续在塞尔维亚度过了5个春节。“春节前夕,国铁集团党组领导视频连线匈塞铁路工点,温暖人心的问候给予我们莫大激励。遇到困难也不怕,因为我们有来自祖国的强大支持。推进匈塞铁路建设,我们很有信心!”段伟坚定地说。
在“一带一路”建设最前沿,在匈塞铁路施工第一线,涌现出了诸多像齐丰然、段伟一样胸怀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的中国建设者。他们敢于担当、敬业奉献,他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他们的故事平凡朴实却令人动容。他们中,有的人坚守海外5年,因疫情和工作无法回家送离世的父亲最后一程;有的人勤奋好学、敢想敢干,短时间内成长为电力能源供应子系统TSI认证工作的青年骨干……
段伟在施工现场检查线路质量。
吃苦耐劳的“铁军”风采,令国外同行赞赏有加。塞尔维亚当地轨道交通施工企业ZGOP公司尼古拉说:“中国建设者真是了不起,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2023年1月14日,恰逢塞尔维亚东正教新年第一天和中国农历小年,诺维萨德市郊斯帕诺维切沃K95+739跨线桥建设现场人来人往、机械轰鸣。桥墩上,中塞双语书写的“加快匈塞铁路建设,共筑中塞钢铁友谊”“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建造优质工程”等大幅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寒风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来到这处工点视察,向建设者送去节日祝福。“感谢中塞两国的建设者们尽一切努力加快项目建设,我为目前取得的成果感到骄傲,让我们共同努力,取得更多合作成果。”他表示,得益于中方提出的合作设想,匈塞铁路建设已成为塞尔维亚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推动塞北部地区发展、沿线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