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工务段的4名钢轨女“医生”

中国产经网
2023-01-16
1.1k

本报记者杨圣学 通讯员 王占军 郜家豪


1月16日,是今年春运第10天。早上7点半,雪后的大山里寒风刺骨,中国铁路郑州局月山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的4名女探伤工,已经来到了太焦铁路374+300公里,她们要利用90分钟的时间,给大山里2000米长的钢轨做“B超”。

“张悦和陈丽洁一台仪器,胡帆和刘倩囡一台仪器,准备上道。天气冷,检查一定要仔细。”今年是4个女孩独立作业的第一个春运, 班长郭长英反复提示着。


“寒冷的冬季,是钢轨最容易出问题的季节,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就会影响到火车安全。”郭长英说。

太焦铁路是电煤和冬煤运输大通道,4个人检查的这段铁路属于山区铁路,春运期间每天有70多对运载电煤的火车驶过。

4个女孩都是大学生,一起参加工作,一起考上执机证,一起组成了探伤小组。

“给钢轨探伤,是用超声波探测钢轨内部是不是有毛病。我觉得就像医生给人做B超一样。”30岁的张悦这样理解钢轨探伤工作。

2022年春运期间,由于没有执机证,每天只能跟着师傅们学。考上了执机证,能够独立操作仪器了,张悦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抬起探伤仪


超声波探伤仪重50公斤,抬着探伤仪上下铁路,手磨的起了泡,腿不知道被碰青了多少次。张悦说,看着轻松的工作,其实不轻松。

春运期间,电煤运输繁忙,加之山区铁路坡道大,曲线半径小,钢轨状态不好,探伤的任务也加重了。

“真正的考验是每天在几千米的钢轨中查找缺陷,稍有遗漏就会造成安全事故。”23岁的陈丽洁家在山东省东明县,父亲也曾是一名钢轨探伤工。“以往经常听我爸说探伤不能大意,没有想到我也会从事这样的工作。”

推着仪器在轨道上走,耳朵听着仪器的报警声,眼睛盯着显示屏上的波形, 4个人基本上不交流.

“担心说话分神,漏掉隐患。”平日大大咧咧的刘倩囡说,有时候就忘记了脚下,摔了好多跤呢。

一阵急促的“滴滴”报警声响起,胡帆和刘倩囡停下了脚步,走在前面的班长郭长英也赶了过来,观察着显示屏的波形和铁道上的钢轨,。

仔细观察显示屏上的波形和钢轨的状态,胡帆她们发现钢轨表面有被车轮碾压出鱼鳞状纹,内部没有伤损。

“每次探伤都担心漏掉了伤,很紧张。”判定钢轨没有问题的胡帆和刘倩囡松了口气。

9时,作业结束,抬着仪器走下铁道,4个人把手放在嘴边哈着气。“今天检查钢轨没有问题,心里挺高兴,挺有成就感。”一列火车从铁道上驶过,张悦裹紧了衣服。

在这些女孩心里,冬天的冷还能接受,无非就是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衣里,虽然臃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看,因为大家都一样。


“最大的不方便就是方便。”刘倩囡说,户外作业让这些女孩上厕所十分困难。为了减少上厕所,她们从晚上开始到第二天干完活基本上不喝水。

至于化妆品,胡帆说没参加工作时,三个月至少要买一次化妆品,现在基本上不买了。“因为早上4点多起床,5点多就要去工地,根本没有时间化妆。”

说到新年愿望,张悦说自己的最大的愿望,就是某个时间能够好好睡个懒觉,因为每天起床太早。

刘倩囡说前段时间母亲生病,由于自己工作忙也没有回去。自己的新年愿望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

陈丽洁说自己的愿望是一家人能够过个团圆年,因为父亲工作也和自己一样经常不回家,平常就母亲一个人。

胡帆希望自己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幸福,自己探伤的铁路同样平平安安。

“通过我们的工作,保证火车安全,让一列列火车安全通过,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女孩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