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召开,多位院士专家对2022年度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进行解读。
热点一:预制菜——资本狂热追逐下的冷思考
预制菜的产业化绝对不是对厨房的放大,其从餐饮到工业化生产需要跨越产业链安全、风味标准化还原、专业装备的创新、标准建设、冷链物流等多道门槛。该产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以坚实的科学根基支撑产业的稳健发展。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依靠科技创新,打造预制菜“美味+健康”双导向发展模式;呼吁行业避免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热点二:“海克斯科技”——食品添加剂再度被妖魔化
目前,全球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数量约1.5万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种,按功能分为22个类别,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近期网上走红的“海克斯科技”(该词出自游戏《英雄联盟》,特指一种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在短视频博主口中,成为了将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的方式)的一些视频内容并非对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更大程度上是短视频博主为博眼球和赚流量而专门拍摄的,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本质上是违规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该情况严重影响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食品企业要从自身做起,注重产品的科技属性;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消费者的科学认知。
热点三:“土坑酸菜”——产业链安全不能有“坑”
我国酸菜加工工艺处于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即土窖腌制酸菜,采用的是传统加工工艺,但由于管理粗放、卫生条件差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食品工业需求。该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地区酸菜行业对原料安全性的管理薄弱,也警醒下游应用企业关注产业链源头的安全问题,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安全。建议强化科企合作,以科技的原始创新推动酸菜行业迈向现代化;食品企业要将安全防范链条前移,尤其要做好原料管理;加快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初加工规范体系。
热点四:金银箔粉——食品“镶金镀银”不可取
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一般添加量非常小(毫克级别),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但我国没有批准金银箔粉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也未允许其作为食品原料使用。这是基于食品规范生产安全性、工艺必要性、其他合理因素等要素的考虑。金、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无益处。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的《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明确提出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违法行为。食品添加金银箔粉只是商家牟利噱头,助长奢靡之风。建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生产、经营、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消费含金银箔粉食品。
热点五:大食物观——未来食品发展的重要依托
树立大食物观,就是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关键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三个拓展”,即实现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食物安全政策由单一的供给侧管理向需求侧管理拓展。落实大食物观,根本出路在科技。建议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谋划未来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助力未来食品落地应用;加强科学解读与宣传,推动大食物观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实践。
热点六:雪糕不融——施了“法术”还是被误解
影响雪糕融化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温度和配料成分,雪糕中添加的增稠剂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其融化速度,但合法合理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雪糕不融”引发的舆情事件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对雪糕缺乏相关的科学常识。建议各方加强对雪糕的科学普及,引导消费者走出认知误区。
热点七:酱油“双标”——食品难道真有国别差异
各国食品安全标准均以保护人体健康、确保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为基本宗旨,遵循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原则。但因居民膳食结构、食品产业集约化程度、监管理念、贸易需求不同,各国标准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外销售的酱油产品,既有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也有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只要符合相关标准,都是安全的。消费者应理性认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相关部门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宣贯力度,帮助消费者科学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标准及其“兜底线”作用;产业界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同时,要提升与消费者的沟通能力,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理念。
热点八:吃(Yang)了么——疫情防控新阶段的饮食健康
新冠“阳”了怎么吃能症状减轻、早日康复?首先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能量,要吃饱,对于体重正常的人来说尽可能地吃,切记这个特殊时期不要节食、不要减肥。第二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感染期成年人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1.2克~1.5克(健康状况下为0.8克~1.0克),尤其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蛋和瘦肉等。第三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绿色和红黄橙色的蔬菜和水果。第四要保证足量饮水,每天1500毫升~2000毫升,发烧感染者可以适当增加。此外,康复期莫盲目进补,更不要暴饮暴食,给消化系统恢复正常的时间。
热点九:“限包令”落地——食品过度包装有了“紧箍咒”
过度包装会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增加消费者负担。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含第1号修改单)中规范了31类食品的包装要求,极大地简化了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定方法,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要求。建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尽早贯标、用标和达标;消费者绿色消费、避免购买过度包装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