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铁路家庭的三代铁路情缘

中国产经网
2022-11-28
1.1k

通讯员 贾宏雨 记者 杨圣学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桥工段今年迎来39名新入职青年。受疫情影响,他们目前一直居家通过网课参加学习培训。目前培训已经近两个月了,大家互相还不认识。为了增强这些新同事互相了解,桥工段团委利用这次培训的间隙来了个互动环节。

11月22日,可爱的萌新们在互动课堂上激动又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着兴趣爱好,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旅程充满期待和向往。其中的三名萌新是“铁三代”,向我们分享了他们的铁路情缘故事。

“吃的是铁路饭,铁路就是我们的家!”

喻梦航分配在商丘南线路车间。他出生在铁路之家,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铁路职工,从小受家里的熏陶,耳濡目染,对铁路这个行业充满期待和向往,很小的时候就把铁路梦深深地种在了心里。

出生在铁路之家的喻梦航和父母在一起。

“吃的是铁路饭,铁路就是我们的家。”这是喻梦航的外祖父经常给他母亲说的一句话,这句充满深深铁路情怀的话让他母亲下定决心也要当一名铁路职工。后来母亲也真的如愿以偿,并且在单位里结识了喻梦航的父亲。“铁路工作虽然辛苦,但感觉这是为人民服务,心中就充满了幸福和成就感。”喻梦航的父母每每说起工作,眼神都充满坚定和自豪,一句“为人民服务”既是父母工作的准则,也是对他的教育原则。如今,喻梦航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铁路人,续写铁路人不变的传承和坚守。

喻梦航外祖母的铁路职工退休证。

铁路职工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前辈们始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如今的喻梦航也要扛起守护铁路运输安全的重担,这不仅是一名铁路青年的使命,也是一个铁路家庭代代传承下来的敬业情怀。

“我也憧憬着成为像他们一样的铁路人!”

鲁苏杭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铁路人。

1966年,鲁苏杭的爷爷初入铁路,他家与铁路的情缘便开始了。他常听爷爷说,当时的养路工使用的工具非常落后,只有叉子、管拧子、大头镐这“三件宝”。尽管条件艰苦活儿也很累,但是看到列车在精检细修过的线路上平稳行驶,还是会非常充实和快乐。

铁路新职工鲁苏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7年过去了,鲁苏杭的爷爷结束了自己钟爱的铁路生涯。每当谈起那些过去的时光,爷爷都会坚定地说:“那个年代艰苦啊,但在保安全上也不允许任何的失误!”这是爷爷对铁路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和对铁路精神始终的坚守。

1993年11月,鲁苏杭的父亲18岁,接过了他爷爷的“三件宝”,成为一名铁路职工。工作后,鲁苏杭的父亲始终牢记爷爷的谆谆教诲,秉持初心,行走在踏实工作、精检细修的道路上。在鲁苏杭儿时的记忆当中,父亲总是非常忙碌,并不经常和他聊起工作上的事,但是有件事他一直记忆深刻。那是在上高三那年的一个晚上,他父亲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地讲述当天工作中的“壮举”——在铁路巡线过程中,发现了断轨并及时汇报,经过应急抢修,消除了一处铁路运输安全重大隐患。

鲁苏杭的父亲在巡视线路。

经过那一次,鲁苏杭看到了父亲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受到父亲对铁路工作深沉的爱。

2001年出生的鲁苏杭,是从小在铁路边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父亲一有时间就会把他驮在背上,一起看着火车在轨道上飞驰,幼年时他就对铁路有了特殊的感情。

在铁路工作了27年,鲁苏杭的爷爷光荣退休了。

时光洗礼,鲁苏杭慢慢长大,在爷爷和父亲的感染下,也憧憬着成为像他们一样的铁路人。如今,从学校毕业的他同样成为了一名铁路人,在海棠寺线路车间,他将带着一腔热情传承前辈们的铁路精神。

“我生来就是要做铁路人的!”

范坤从小就在铁路家属院长大,对于他来说,每晚火车驶过车站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安眠曲。他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踩着小凳子,扒在窗边看火车进站出站;每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听在铁路工作的长辈们讲述铁路的故事。从那时起,小小的范坤心中就怀揣了对铁路小小的憧憬。

身为铁路职工的范坤父亲经常对儿子进行传统教育。这是父子俩在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前合影。

从小受到祖父和父辈的熏陶,范坤看见铁路人就像看见亲人一般亲切,乘坐火车就像在家里一样安心。

范坤的祖父是和大伯都是车站值班员,二伯和父亲都是桥工段的线路工。“铁路在我家已传承两代,岂能在我这辈失去?!我生来就是要做铁路人的!”怀揣着这个念头,范坤成功考入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现在他毕业了,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铁路人。

范坤的爷爷、大伯、二伯、父亲(从左至右)。他们经常在一起怀念铁路的难忘时刻。

他说,祖辈和父辈见证了铁路的快速发展,用汗水守护着每一趟列车的安全运行,而我将会在段动力设备车间努力工作,用青春谱写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这就是三个铁路家庭三代铁路人的铁路情缘。我们相信,新一代铁路人将传承老一辈铁路精神,用青春和汗水把中国铁路的“名片”擦得更亮。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