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原志强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在村里工作17年的党支部书记,他说:“这让我们在搞好乡风文明建设中有了根本遵循和具体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裴寨村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的发展理念,推行“情德法”融合治村,“外在美”与“内在美”一起抓,制定《村规民约》,推行“排长制”;实施积分换物办法;评选身边好人等,探索出十条基本做法,乡村治理无缝对接。在村里的大街小巷、门前屋后,核心价值观文化宣传栏、文化石随处可见。村里还建起了“党建展览馆”“初心广场”,创建了“习书堂”、“太行初心馆”、“家风馆”,塑起了焦裕禄、史来贺、杨贵等先进人物雕像,让党建红始终成为裴寨村最亮眼的底色。
据悉,在裴春亮倡导下,裴寨村7名青年党员志愿者创办了“大喇叭朗读时间”,传播党的声音,讲述红色故事,被中央文明办收录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截至目前已播出1880多期。村里党员志愿者还免费为孩子们进行朗读培训,每周六安排孩子们通过大喇叭,播讲《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半条棉被》等经典党史故事。孩子们编排演绎的情景剧《骨子里的教养》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点赞转发。
“过去挤破脑袋去城里上学的孩子,现在每逢周六都回到了村里,甚至有新乡市区的孩子也跑来太行小山村学习。再过十年、二十年,看看裴寨下一代……我们有这样的底气和自信。”谈到乡村的未来,裴春亮充满了信心。
口袋富起来,脑袋也得富起来,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更有后劲。如今,裴寨村每两年开展一次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披红戴花,表彰“身边好人”;同时,村里组织历届道德模范踏青春游,有集体活动让他们坐在第一排。乡亲们高兴地说:“当好人最光荣,道德模范最值钱。”
在疫情防控中,裴寨村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觉行动,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五六岁的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安全,全村无一人感染。
在2021年抗洪救灾中,党员青年组织了70多人的救援队,先后营救转移被困群众3400多人,并向新乡市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给灾区群众送去3万斤西瓜、3370件矿泉水和28600余份酸辣粉、小火锅等自热食品。
裴春亮表示,这十年,裴寨村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心更齐了,大家的干劲更足了,跟党的感情更深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裴春亮感慨地说,前进道路上,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障。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在脱贫攻坚行动中,裴寨村走在了前面。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裴寨村仍然有信心、有底气,走在前头,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