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亮:让深山里的裴寨村走上康庄大道

中国产经网
2022-10-11
1.7k

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原志强


深秋的太行,满山红叶,层林尽染。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的裴寨村屡屡传出乡村振兴的喜讯:整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裴寨村产业园、村体育馆、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就在八月,裴寨村又添殊荣: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如今的裴寨村村民,住的不再是黄土窑、土坯房;喝的不再是水窖水;走的不再是泥巴路了。这个山村的景色,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裴寨村百姓,身在太行山区已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裴寨村一撇。王文坛摄。

太行山区的裴寨村,三面环沟一面是山,土薄石厚,曾经十年九旱。乡亲们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能痛痛快快吃上几个白面馍、住上一间不漏雨的房子”。“吃水要过箩,红薯当白馍,光棍排成队,冬天不穿鞋。”裴寨村地处太行余脉的丘陵地带,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属于省级贫困村。

2005年,村委会主任一职连续两届空缺的裴寨村再次迎来换届选举,乡亲们把希望放在了裴春亮身上,派出德高望重的老人请他参选。当时,裴春亮的生意做得正红火,如果回村参选,影响生意事小,更重要的是村里穷、矛盾多,他担心干不好有思想包袱。看着过去帮助自家的长辈一再坚持,裴春亮最终应了下来。

“没有乡亲们患难相帮,哪有我的今天?”裴春亮从没有忘记过努力的方向。

上任后的裴春亮,乡亲盼什么他就干什么。2005年,面对一穷二白的裴寨村,他自掏腰包3000万元,历时3年半建成新居160套,无偿分给村民。

裴寨村支部书记裴春亮(中)经常到村民家里走访。 李 安摄

当初只有595口人的裴寨村,如今成为有1.18万人入住的新农村社区;村民人均年收入现在已超2万元。十几年来,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与乡亲们一道,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太行山下的美好生活。

  裴春亮过过苦日子,经过多年艰苦创业,成了农民企业家。

太行山区一带盛产红薯,可前几年,眼看乡亲们种的红薯烂在窖里,纯手工红薯粉条卖不出去,裴春亮十分揪心。2016年冬季,他多方奔走,筹办起红薯粉条文化节,打开了当地红薯粉条的知名度。从“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到注册“裴寨村”特色商标,再到入驻跨境电商平台,裴寨村的红薯粉条实现了走出去。


裴春亮在村果园检查葡萄生长情况。

2015年,作为春江集团子公司的宝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如今,宝泉旅游已经成为南太行的一个旅游标杆,带富了一方百姓。

  对于裴寨村的发展,裴春亮认为只是“万里长征刚迈开了一小步”。裴寨村提出了“第四个五年规划”,其中包括建设占地2000亩的薯品产业园、打造农村电商孵化园、发展“游学研一体化”乡村旅游示范区……10项任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量身定制”。

县乡领导在裴寨村参加项目开工仪式。

 当地干旱少雨、浇地缺水,裴春亮带动群众修大坝、建水库,不仅解决了喝水和浇地问题,还给群众提供了钓鱼纳凉的好去处。他还推动裴寨村与河南师范大学等8家大专院校开展“村校共建”工作,帮助村里的孩子增长见识、健康成长。

 绿色山村,借光致富。并网发电的整村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发绿电350多万度,村民户均年收益1200元,让太阳能照亮乡亲们的钱袋子。

如今,高效农业、食品加工、高端服装制造等产业发展节节攀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此外,裴春亮规划建设了全封闭、多功能的裴寨村体育馆,为村里的广场舞爱好者统一购置衣物和音响设备。“这下跳起舞来风刮不到、雨淋不着,真高兴!”村民马金娥说。

8月15日,《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全国网络采访活动在兰考举行。裴春亮应邀出行席启动仪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裴春亮带领党员骨干24小时做好防控工作,守护群众健康。2021年新乡遭遇特大暴雨,他组织500余名党员骨干转战辉县、卫辉和新乡市区,转移被困群众3400多人,安置受灾群众1200余人。2021年,裴寨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去年抗洪抢险中,裴春亮带领苏杭、裴龙德、原志强等40多名党员奔赴辉县市、卫辉市一线,转移受灾群众3400多人,给群众送去3万斤西瓜、3370件矿泉水和28600余份酸辣粉、小火锅等食品。

近年来,裴春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并连续当选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代表。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