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国明
今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我国市场主体发展韧性强。8月18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61亿户,较2021年底增长4.4%。其中企业5038.9万户,增长4.1%;个体工商户10794.1万户,增长4.6%。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更多支持政策尽快出台,深入推进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稳定市场预期,努力为稳经济、稳就业提供重要市场主体支撑。
市场监管部门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改革等重点任务取得新突破,深入推动行政许可规范化,优化企业开办服务,规范名称登记管理,全面实施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还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纾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项行动的通知》《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等文件,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强化反垄断执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部署开展“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增长7.5%,4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增速下跌,5月份增速恢复至1.4%,6月份增速快速回升至19.7%。随着大规模留抵退税等精准帮扶市场主体措施落地见效,市场主体的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从分类看,1月至6月,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454万户,同比增长4.3%。其中,新设企业425.9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1021.4万户。据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推动更多支持政策尽快出台,严查各类违规收费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推动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至市场主体。
从结构看,上半年,我国新经济新业态市场主体增长较快,增幅明显高于总体水平。1月至6月,全国新设“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229.7万户,其中现代农林牧渔业、新型能源企业增速均超30%。
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339.8万户,占企业总量比例达46.4%,较2021年底提高0.5个百分点。新经济新业态市场主体的加速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细胞,是市场经济的源头活水。市场主体数量的迅速增长,折射的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活力的不断增强,是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和市场退出等方面锐意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的直接反映。
编后
今年以来,国内国际环境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受疫情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主体普遍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的甚至面临生死考验。稳住市场主体,成为当前稳住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稳就业、扩就业的“顶梁柱”。规模庞大的市场主体不仅承载了就业的基本盘,也撑起了中国经济“大厦”。市场主体的生存状态、活力大小,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状况、运行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只要保住了市场主体,我们就保住了经济发展的根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实质,就是要稳住市场主体。
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61亿户的事实再次证明,我国市场主体发展韧性强,我国经济的基本盘没有变。通过各项举措助力1.61亿户市场主体“留得青山”,必将赢得经济大盘的“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