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徐晨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铁路如网般密织,复兴号列车纵横驰骋。在万里铁道线上,无数青年榜样熠熠生辉——他们创新实干、精益卓越;他们无私奉献,心系祖国。铁路青年满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真情,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宏伟使命。
2022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全国铁道团委决定授予李享涛等9名铁路青年第二十一届“铁路青年五四奖章”。据了解,“铁路青年五四奖章”是全国铁道团委授予铁路青年的最高荣誉。授予这些优秀青年“五四奖章”,是激励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
南昌局陈佳俊:7年时间从初级工到全国技术能手
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工人?从一名懵懂的初级工到 “青年岗位能手”,再到“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动车段陈佳俊用7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图为陈佳俊正在检查动车组走行部。(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我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2015年,陈佳俊入职福州动车段。走在单位“星光大道”上,看着两侧各类先进典型的事迹材料,他热血沸腾。要想成为同事口中的“动车检修百科全书”、班组业务的“顶梁柱”、作业任务的“定海针”,在他看来,靠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初心。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他给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一个动作,反复千次;一门技艺,钻研多年。整天扎在检修现场,对照动车组检修技能一项项学,从作业标准到部件原理、从风电图纸到实物构造、从拆卸到安装,不学懂弄通绝不罢休。半年时间,他就将4种车型动车组常见故障排查及处理方法尽收脑中。
青藏公司刘爽:真情服务暖旅程
响鼓奋千军,声声铁路情。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是铁路人永远的工作目标。
“口罩不能摘、测温不能减、预警不能漏。”在准备由日喀则发往林芝的C892次列车上,列车长刘爽再次向乘务员强调车厢疫情防控的“三个不能”。
面对疫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客运段动车队列车长刘爽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义无反顾投身车轮上的战“疫”。出乘至今,“三个不能”已重复了多少遍,她也说不清楚。
中铁青藏公司西宁客运段动车队技术员刘爽(左)精神饱满的迎接乘车旅客。(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紧绷着神经,全副武装穿梭在车厢中,积极应对任何“风吹草动”。刘爽为旅客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启动预警预案。每一趟出乘,都亲自为16节车厢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向旅客反复宣传防疫知识,至少在车厢来回奔走3万多步。
“您好,这是您要的毯子。”一列复兴号高原动车组穿行在藏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刘爽在车厢里不断巡视,尽最大努力满足旅客需求。她主动学习藏语、英语,方便更好地服务旅客,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出行。
帮身上没钱的外出务工人员买盒饭,为补不起票的牧民补足票钱,为进藏旅游团做车上导游……多年来,刘爽在高原铁路值乘旅客列车、动车组达900多趟,服务旅客超过80万人次。
以娇弱之肩,扛责任之担;以心中至柔,履天下至坚。如今,刘爽通过层层选拔,以扎实的服务技能成长为动车车队技术员。“客运工作是张答卷,旅客就是我们的阅卷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刘爽始终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由“点”成“面”、聚“线”成“网”,温暖着万千旅客。
南宁局裴德堂: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但我什么都可以学。”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车辆段动车组机械师裴德堂,看着面前的“振兴杯”“双创杯” “青创先锋”等各类比赛的奖牌,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图为裴德堂在对动车组转向架进行检查。(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裴德堂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对于培育新人,他坚持以学促进,以标促优。从必看、必指、必呼、必画“四必”作业法标准化示范到录制规范检修作业视频,编制检修标准“顺口溜”,开展技术业务授课100多场次,以新颖、风趣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职工技能,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近年来,在裴德堂的“传、帮、带”下,一个个新职“门外汉”成长为广西动车检修技术尖兵,32名徒弟已成为广西动车技术骨干、6人取得工人技师称号,3人走上管理岗位。
太原局阴水泉:快速反应防止一起重大行车事故
暴雨、大暴雨,一轮又一轮侵袭着三晋大地!
洪水、大洪水,一浪比一浪猛烈地冲击着晋南铁路!
2021年10月6日,中铁太原局管内南同蒲铁路迎来50年不遇的水害。祁县至东观间的昌源河大桥桥台尾部路基被洪水冲毁、枕木悬空,双向线路凹陷。
冒雨巡查到这里的中国铁路太原局太原工务段介休桥隧车间检查工区班长阴水泉,发现了这一险情后,脑子里“轰”的一声:按照时间计算,马上就有一趟货运列车在此通过!不截停列车就要出现不可想象的后果!于是,他迅速转身,迎着列车来的方向,“停车——!停车——!”他一边呼喊,一边挥舞着紧急停车信号,向着19008次列车奔跑。
阴水泉在监测桥梁沉降位移量。(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雨流如注、洪水滔滔。在此危情时刻,阴水泉临危不乱、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拦停列车,做出退行避险的最佳处置方案,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行车事故!
昌源河大桥位于南同蒲上下行线K423+700至K423+900处,日均通过15.5对旅客列车、60多对货物列车,是晋陕两省铁路大动脉的咽喉要道。南同蒲中断行车后,国铁集团立即下达抢修指令,尽最快速度保安全畅通,维护国庆节后期旅客返程和电煤运输需要。
抢险区段地形复杂,水流湍急,多种不确定因素为抢险增添了巨大难度。抢修现场灯火通宵、机械轰鸣,阴水泉在现场连续奋战15天,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每天爬上爬下桥梁100多次,平均3小时对所有观测点测量一遍……声音嘶哑,满鞋全是泥巴。
“面对洪魔肆虐,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责无旁贷!”在抗洪抢险一线,阴水泉和广大青年职工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铿锵有力的先锋赞歌。
武汉局田晓磊:节约检修成本800余万元
“技术创新并非实验室独有,一线才是最大的创新舞台。”这是中国铁路武汉局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技术科助理工程师田晓磊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参加工作12年,他累计为2000余台火车头“把脉问诊”,完成攻关课题40余项,节约检修成本800余万元。
田晓磊在检查机车受电弓情况。(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2010年,田晓磊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入职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与同事一起承担全国近七分之一的大功率机车检修任务。在这里,一台台火车头经过拆解、检修、探伤、组装、调试、喷漆等工序,重新“换装”上线。
田晓磊有个习惯,每次干完活,都会从头到尾琢磨一遍,还时不时蹦出些“新念头。”“晓磊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钻研。以前他不擅长看电路,常追着我问,现在我会的他也会,但他钻透的知识我不一定了解。”田晓磊的师傅王志刚说。据他回忆,晓磊常常把“加班”当成享受,一有间歇时间,就登上机车练习,验证学习心得。
田晓磊对电力机车“脾气秉性”了如指掌。“高压隔离开关风缸反复修反复坏,以往的故障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田晓磊说,“故障的原因有很多,需逐一排查。”150多天时间里,他带领攻关小组对120台不同型号的机车高压隔离开关进行拆解研究,最终找到故障症结,成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昆明局赵莹静:用心维护中老友谊的桥梁
“欢迎您乘坐中老铁路,Sa Bai Dee(老挝语“您好”)。”车厢内,中国铁路昆明客运段列车长赵莹静不停地为来自国内外的旅客介绍云南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和充满民族风情的旅游线路,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车厢中。
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为了适应国际旅客列车的需要,赵莹静不停地“修炼”语言能力:自学考取“雅思8分”,学会8个中老两国传统舞蹈、4首歌曲,成为能说中、英、泰、老四国语言的列车长。“中老铁路通车后,我会发挥语言能力,让外籍旅客在异国他乡也能倍感亲切。”赵莹静说。
昆明客运段中老铁路列车长赵莹静帮助旅客为婴儿更换尿布。全国铁道团委供图
“列车服务工作体现在点滴、细节,我们每个人都要站在旅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赵莹静结合“五觉”带“五心”的服务理念,自创班组“68”服务法,用心维护中老友谊的桥梁。
2022年,中老铁路迎来首个春运,来回穿梭在边境的赵莹静共解决旅客疑难30余件,收到微博表扬6起,电话表扬6个,锦旗3面。
铁设集团苗永抗:“爱心助学”搭起帮扶友情之桥
“牵手我和你,铸就爱心桥”,是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土建院高级工程师苗永抗和同事的公益追求。牵头组织“爱心助学”送温暖活动,多次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对口爱心助学学校和学生沟通,为土建院职工和需要关爱的学童之间搭起一座帮扶友情之桥。
苗永抗在对装配式地连墙接缝进行试验。(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愿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孩子都受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得到发展的机会”。2014年,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土建院选定天津市宁河县板桥镇中学作为爱心助学学校。作为项目负责人,苗永抗承担了募集捐款、保管捐款、支付捐款、走访慰问等工作。如今已募集到职工自发捐款105433元,捐款按学期直接汇到帮扶学生家长账户中,6年内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0人次。
点亮孩子心灯,传递人间真情。在资助的学生当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还在备战高考。一次,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一个孩子的妈妈给苗永抗发来短信:“我不能辜负您对我们的关心与资助,我一定让她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社会。”
“实现乡村振兴,教育是关键。我将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帮扶工作,让更多学子、家庭受益。”如今,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苗永抗感到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乌鲁木齐局永艳丽:全流程服务让奎屯货运四面八方
今年3月1日,来自河北唐山海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赵先生来到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奎屯货运中心营销部,在了解到注册办理发运手续所需的材料后,赵先生通过“95306”上报了他的注册需求。经过审核,3月2日唐山海悦公司成功注册。3月7日,在奎屯货运中心营销人员的服务帮助下,赵先生的188吨玉米由塔城货场发运至成都青龙场。像这样的全流程服务在奎屯货运中心早已十分常见。
“幸亏铁路部门及时给予了援助,千方百计帮我们拓宽运输渠道,缓解了我们的产品外销压力。”赵先生在与奎屯货运中心营销部副经理永艳丽顺利合作后,连声感谢。
永艳丽向用户介绍货运业务。(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躬行实践学业务、开拓思路跑营销、主动上门闯市场是永艳丽独特的货运营销“秘籍”。“要一笔一笔地算、一项一项地谈,才能把业务争取过来。”永艳丽说。从事货运工作以来,她带领营销团队深入挖掘“公转铁”货源,对574家企业周密调研,定期走访战略客户和重点客户,创收效益上亿元。
“把困难留给我们,把满意带给货主。”一句句真诚的问候、一次次具体的业务指导,永艳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做货主贴心人”的承诺。
“客户可以选择发铁路,也可以选择发公路。想让客户选择我们铁路运输,就要靠我们的服务!”永艳丽创建了“全流程服务法”,因地制宜依托北疆地区大中型生产企业货运需求多元化的特点,精准营销,实现新增营销项目133个,解决客户实际问题67件,装车2498.02万吨,收到货运服务质量表扬工单4封。如今,新疆的棉花、钢管、氧化钙等产品,跟着“丝路骆驼”,奔至四面八方。
铁研院李享涛:长期扎根铁路科研工作一线
“以创新的精神,寻求创效的作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李享涛说。长期扎根铁路科研工作一线,先后参与了国内高铁网和“一带一路”多项重大标志性铁路工程的建设,主持参加国家“十四五”重点专项、工程院、科技部、国铁集团等科研课题20余项,为单位创收近2亿元。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李享涛在高原科研实验室做试验(全国铁道团委供稿)
在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之际,李享涛每天奔忙在施工现场,开展试验数不胜数。穿越历史古迹万里长城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车站所在隧道开挖断面近900平方米(常规断面约160平方米)、单拱跨度32.7m(常规跨度13.6m)为世界铁路隧道工程之最,建设难度之大举世罕见。
百年京张,情缘冬奥。从“长城内外”到“隧道两端”,每一处都有李享涛挥洒的汗水。研发温敏型补偿收缩材料,首次在铁路混凝土工程中规模化使用微集料,实现与水化温度水平相匹配的混凝土变形靶向调控,解决了京张高铁超大跨度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控制及长寿命化技术难题。
后记:九位五四奖章获得者扎根一线,在奋斗中增长才干、实现人生价值、升华理想境界,生动谱写了当代铁路青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青春赞歌,成为铁路各级团组织和个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