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安徽省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384件,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5.7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38.48万元。
根据投诉性质分析,质量、售后服务、合同、价格、虚假宣传位列消费者投诉前五位。其中,质量投诉2092件,占38.86%;售后服务投诉1054件,占19.58%;合同投诉720件,占13.37%;价格投诉495件,占9.19%;虚假宣传投诉456件,占8.47%。
根据商品类型分析,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房屋及建材类位列消费者投诉的前五位。其中,食品类930件,占17.27%;服装鞋帽类592件,占11.00%;家用电子电器类495件,占9.19%;日用商品类434件,占8.06%;房屋及建材类212件,占3.94%。
根据服务类型分析,生活、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位列消费者投诉的前五位。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801件,占14.88%;销售服务类460件,占8.54%;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206件,占3.83%;教育培训服务类169件,占3.14%;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151件,占2.80%。
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六大领域成投诉热点。
网购被虚假广告困扰。消费者从挑选商品时就被低价、虚假广告、格式条款等问题困扰,购买后还要担心商品质量、异地售后难保障等问题。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要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度高的购物平台和网店,通过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
直播带货误导消费问题突出。直播中,商家刷单炒信、售后服务保障不力,网络主播欺骗误导消费者、价格欺诈等问题突出。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直播选购商品时要货比三家,尽量在官方旗舰店或信用度高口碑好的直播间购买商品,保持理性判断,切勿盲目消费,谨防虚假优惠等各类消费陷阱。
社交电商成投诉重灾区。投诉涉及的主要问题有:退货难,商家以霸王条款、平台活动为由拒绝退款;商品质量差,与描述不符;销售“三无”产品,商家制假售假;服务差,包括发错货、货物破损等问题;低价诱惑,诱导消费,实际履行与商家承诺不符;信息安全性低等。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购物时要擦亮双眼、保持理性,避免被品牌、网红商家虚假广告、打折低价诱惑,同时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
网络游戏代练平台押金未及时退还。主要问题有代练规则不够清晰、代练平台收取押金等不能按时退回等。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代练服务时保持警惕,谨防诈骗,避免账号被他人恶意操作造成财产损失。
盲盒消费不透明引发维权难。由于消费者不能自由选择商品,且商家自己操控开盒率,消费不透明,引发事后维权难。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消费能力理性购买,特别是有经营者利用盲盒清库存进行赌博、诈骗行为,消费者要注意甄别,在消费时应选择诚信优质商家,保留好消费凭证、宣传广告单页、聊天记录等,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网约房消费存隐患。网约房因其快捷、方便的特点,受到有短租需求的消费者欢迎。网约房作为新兴产业,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其开办和经营并无明确规定,也未明确具体的主管部门,在卫生、治安、消防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网约房虽价格低廉、便捷,但存在达不到住宿业卫生标准,房源分散无法取得消防、特种行业许可等相关证件的问题,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要预订,切不可贪便宜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