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许文峰
1月17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大幕。亿万人如暮鸟归巢般,怀着对团圆的希翼,向着家的方向出发。长三角铁路占全国铁路客流五分之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每一趟安全、从容的旅程背后,都有着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身影在坚守、忙碌和奉献。
安检员李佳慧:
弯腰起身8千次 ,守望春运安全路
“您好!请站上地标,张开双臂和双手,接受安全检查。” 1月17日凌晨,在上海虹桥站南进厅安检岗,安检员李佳慧和同事早早来到这里,开始一天的安检查危工作。因为春运夜间增开列车,李佳慧所在的安检工上岗时间从早8点提前为凌晨4点。
上海虹桥站安检员李佳慧在仔细查危。 赵江炜 摄
一台安检仪设有控流、引导、值机、手捡、开包5个岗位,而需要频繁弯腰起身的手检岗位最辛苦。“我们把守春运第一道安全关卡,防止旅客将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带进站、带上车。” 李佳慧说,有的旅客会将限禁物品藏在口袋、帽子里,以此来逃避安检仪检查。因此,在对每一名旅客手检中,安检员需要精检细查,确保每一件禁限物品不流入车站。
5时30分,随着首班地铁到达,转乘高铁进站的旅客逐渐增多,安检口前开始排起长队。安检工班将安检仪由4台增开到8台、12台,安检工作进入满负荷状态。为确保手检无盲区,李佳慧提示戴帽子的旅客摘下帽子接受检查;对梳着丸子发型的女旅客,她会小心地用手捏捏丸子头发;对于手拿茶杯或饮料瓶的旅客,她会提示旅客“喝一口”,以核验装的是饮用品。
“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旅客放在包里的发胶被安检仪检查出来,旅客提出找家人带回。可走出安检口后,他把发胶藏在衣服里,换了个安检口进站,还是被我查出来。”李佳慧对记者说。
手检作业需要手持金属探测器,按照“按、摸、捏”口诀,从正背两面对旅客从手臂到脚踝间,作多个C字形弧度探测检查,完成一套规定的手检程序,就像做了次瑜伽。李佳慧在手检五十多位旅客后,额头渗出了汗水,背部内衣也逐渐被汗湿透。
安检员每手检查一位旅客需要弯腰起身2次,李佳慧1分钟可检查10位旅客。当天李佳慧工作8小时,检查4000多名旅客,弯腰起身8千余次。“我们总怕有漏检的地方,只要能确保旅客出行安全,再苦再累再委屈也值了!”李佳慧揉着酸痛的肩膀说。
配送员王建国:
配送餐食330份,一顿午饭三次吃
“老王,今天的第一单D3056次外卖订单还是交给你来送。”1月17日8时07分,南京南站配送员王建国接到了春运首日的第一个订单配送任务。
在南京南站12306网络配送中心,有一支由21名配送员组成的专职“外卖送餐队”。今年60岁的王建国是一位退伍军人,在配送中心已经送餐5年。
2022年是老王高铁配送工作的最后一个春运,考虑到老王的年龄情况,单位多次要为他调岗,被老王谢绝。“我喜爱配送工作,让旅客及时吃上我亲手送的热链餐,我感觉很有意义。”老王的梦想,是在配送岗位上站好春运最后一班岗。
配送员王建国与列车餐饮乘务员交接热链餐。 沈勇 摄
南京南站春运期间日均送餐量近6600份。在配送中心60平方米的屋子内,分区位整齐地码放着送餐保温箱。从配送中心到28个站台餐车停靠位置,最近有300米,最远有1000米。配送员按照派工单,在配送中心和站台间频繁地穿梭往返,再冷的天,也能走出一身汗。
11时40分,老王接到为G122次列车配送32份餐食的工单,这也是他当天第12张工单。老王把餐食分装在两个配送箱内,小心地背在两肩上,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小碎步奔向G122次列车停靠的9站台5号餐车位置。“步子小、重心低,就能保持身体稳定,有效减少配送箱的晃动,防止箱内餐食溢出。”
站台上,旅客已经检票进站,老王眼观六路,小心地避开行走的旅客,一路小跑的他有些喘息,额头上冒出了点点汗珠。11时54分,G122次列车停稳,老王快速与列车餐饮乘务员完成交接。在开车后的最短时间内,老王配送的餐食会被送到点餐旅客的座位上。
15时10分,老王再次从站台返回配送中心,端起桌上已经凉掉的午餐盒饭快速地吃起来,这一顿中饭他分了三次吃完。“点外卖的多数是年轻人,我觉得他们跟自己孩子一样,我就想自己跑快一点,让他们早点吃上热乎乎的饭。”老王憨笑着挠挠头。19时05分,老王送完最后一单。当天,他在站台和配送中心之间往返32个来回,配送餐食330份,行程36281步,微信好友运动圈又被他“霸屏”。
高铁列车长朱立明:
当好车厢“男管家” ,服务旅客有温度
“杭台高铁春运首秀,列车管家已上线,竭诚为您服务!”春运第一天,1月17日一大早,杭州客运段列车长朱立明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条信息。出乘,旅客,满满的迎春运热情溢出屏幕。
34岁的朱立明是杭州客运段为数不多的男高铁列车长。当天,他值乘的是杭州东至温岭G7713次列车,站车交互系统显示乘车旅客有503人,客流较平时增长不少。11时27分,车站开始检票,原本空荡荡的站台顿时热闹起来,朱立明特地站在电梯口,像一名指挥交通的警察,不停地帮旅客指方向、答问询。
11时47分,G7713次列车缓缓地启动,朝着温岭站奔驰而去。朱立明开始巡视车厢,整理行李架上的物品,俯身回答旅客问询,提醒旅客规范佩戴口罩……忙得像陀螺,一刻也停不下来。
高铁列车长朱立明(右)在检查列车备用防疫物资。 章昆 摄
“列车长,到天台山后去客运中心,坐哪路公交?”朱立明从手包里拿出一份《交通换乘指南》,“12路可以到。”“给你点赞,连公交路线都知道。”原来,朱立明提前把杭台高铁沿线车站的交通换乘方式整理成小册子,发放给有需要的旅客。
12时38分,列车到达嵊州新昌站,朱立明值守在2号车厢门口,引导旅客先下后上后,又组织车上防疫消杀。在2号车厢厕所,朱立明与保洁人员一起,用消毒喷雾器对马桶、洗手池、门旋钮等仔细消毒,“车上扶手、洗手池等服务设备使用频繁,我们按规定要每2小时消毒一次,让旅客放心使用。”朱立明说。
“来来来,列车长,帮我们拍个照片可以吗?”巡视到3号车厢,朱立明被几位热情的阿姨拉住了。“当然可以!”朱立明接过手机帮阿姨们拍下几张开心的合照。原来,这几名旅客家在嵊州,高铁开到了家门口,她们特意来体验一下。旅客们欢乐的笑声回荡在车厢里,随着高铁的飞驰洒下一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