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背后隐藏的婚姻真相 细思极恐

诚搜网
2021-08-14
1.1k

QQ截图20210814062637.png


明天就是七夕,牛郎和织女再相会的日子。


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相信绝大多数的国人都已经熟悉。


但熟是一回事,能不能真正读懂,明白故事背后真正在表达的内容,则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大家都知道的一面,也就是它最表面的故事情节。


传说中,牛郎是一个孤儿,家境清贫,仅靠一头老牛生活。


有一天夜里,富有神性的老牛告诉牛郎,有一群仙女在河里洗澡,如果天亮前她们回不去天庭就只能留在人间。


牛郎过去后爱了年龄最小织女,并把她的衣服偷偷藏了起来,织女没有办法只好留下来,成为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两人感情甜蜜,生了一儿一女,生活美满幸福。但天帝知道后大怒,让王母娘娘抓回了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挑着儿女上天追赶。眼看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划出一条银河,挡住了牛郎。


但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喜鹊,喜鹊们就用身体搭成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最后,天帝也做出妥协,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在鹊桥上相会。


这就是七夕的一个故事版本。这个故事在表达什么呢?


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吗?自然是的,但,又不止于此。对于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传说故事来说,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一定是有着更深层次原因的。


换句话说,经典故事的主题如果是关于爱情,那么一定是因为它触碰到了人类爱情模型的真正内核,所以才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那么,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它触碰的是什么样的内核呢?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一下。


经典的传说故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分裂。


所谓分裂,就是将人性当中的好和坏完全分割开,放在两个极端,要么是纯粹的好,要么是纯粹的坏。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两个主人公承担的是纯粹好的一面,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极好的、永恒的。


而另一边,天帝和王母娘娘承担的就是纯粹坏的一面,他们完全不懂爱情,是爱的破坏者、粉碎机。


这就是神话传说故事中的分裂逻辑:


在男女主人公的身上,人们可以投射内心深处对爱所有的憧憬和向往,但是这种美好受到了一些外在暗黑力量的冲击和挑战,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


这样的逻辑在其它的传说故事中也很常见。


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不能在一起,是因为马文才,许仙和白娘子不能在一起,是因为法海,孟姜女和范喜良不能在一起,是因为秦始皇。


这是故事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但我们反过来想一想,这样的一种呈现无意中又回避了哪些内容呢?


如果认真觉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人物的心灵世界被忽略了。


牛郎爱上了织女什么?仅仅是因为她仙女的身份,和姣好的颜值吗?织女爱上了牛郎什么?仅仅是因为他有牛,和偷看自己洗澡的癖好吗?他们在一起后,生活习惯相同吗?有共同语言吗?三观一致吗?


这些恋人和夫妻们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在故事中都被抹去了。


也就是说,人身上的复杂性,以及人内心当中必然存在的阴暗面都被过滤掉了。这种过滤,就像我们经常讲的压抑一样,你感知不到它们,但并不代表它们就不再存在。


其实,即使在传说故事中,人性当中的阴暗面也一直存在,只不过被转化了而已。


比如牛郎和织女的相识,偷看女孩子洗澡这样的事在哪一个年代都是耍流氓的事,还偷走人家的衣服,简直就有点性变态了。


对牛郎来说,这就是他内心深处对异性的冲动和占有欲,但他是没有办法接纳这一点的,于是就将这些“阴暗面”投射到无辜的老牛身上。


体现在故事中,牛郎就成为了一个纯情少男,是老牛唆使他去偷看女孩子洗澡的。


牛郎很正经,不正经的是那头牛。


牛在这里其实是一种象征,象征的是人的欲望和本能。正是在这种欲望和本能的驱使之下,牛郎和织女走进了爱河。


他们两人在一起,进入婚姻之后,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在故事当中也被巧妙地转化了。


很不幸,这次顶雷的是天帝和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要把织女从牛郎身边带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人和神身份不同,岂能通婚?用更容易理解的话说,你们两个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怎么在一起?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王母娘娘出现的时间。


牛郎拐走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不出现;牛郎和织女生了一个儿子的时候,王母娘娘不出现;牛郎和织女生了一个女儿的时候,王母娘娘还不出现;


等牛郎和织女的儿女稍微大一点之后,王母娘娘才出现。


从时间线上,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节点对应的是现实生活中,婚姻发展轨迹的哪一个阶段呢?


很多人可能已经想到了:


七年之痒。


感情初期,处于爱河中的两个人会过度地理想化对方,把对方朝最好的方向去想象,这个时期的感情无疑的浪漫而美好的。


但经过几年的相处,激情退却之后,彼此身上的缺点和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于是矛盾和冲突就会越来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彼此就会发现:


原来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于是,两个人的感情就从聚合的阶段,慢慢走向分离。


就像老牛是一种象征一样,天帝和王母娘娘同样是一种象征。


他们既可以是父母形象的象征,也可以再本质一点,是人意识当中理性和现实层面的象征。


在牛郎和织女感情的初期,天帝和王母娘娘迟迟不出现,是因为在激情的作用下,对现实问题的考虑等种种理性的声音完全被排斥,根本无法进入他们的意识之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问题一一浮现,两个人才真正意识到对方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和不足,这个时候,感情中的男女才逐渐意识到:


原来爸妈之前的唠叨和告诫是有道理的,原来那些现实的问题真的是存在的。


这个时候,他们的意识中就开始生长出天帝和王母娘娘的形象,并重新接受和认同这个形象所代表的声音:


我们性格不合,我们好像不是一类人。


牛郎借助牛的神力去追逐,以及王母用银河来阻隔,象征的是七年之痒中的两个人,内心聚合和分离两种力量的碰撞,以及感情在现实面前的挣扎。


最后,故事的结局实现了一种融合。


一方面,牛郎和织女进行情感连接,用的不再是神牛这样粗暴蛮力的方式,而是喜鹊桥这样一种更柔和的方式。另一面,代表理性和现实层面声音的天帝和王母也退后一步,不再是一味的强硬,也接纳了这种情感的连接方式。


也就是说,人们在感情生活中重新又找到了一种平衡:


平时各自独立,忙活自己的事情,重要的时刻又有一些浪漫的情感连接。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不就是很多夫妻伴侣们长久相处后的生活状态吗?


以上,就是对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内核的一些思考和解读。


我们经常以为,爱的阻力来自于外在,来自于他人,其实,感情中真正的问题,大多还是源于内在。


是两个人内心的纠结和冲突,激起了感情中一波又一波的惊涛骇浪。


进一步说,不管哪个年代,爱的本质都是一样,就是一个逐渐看见真实对方和自己的过程。


这个真实,既包括好的、积极阳光的一面,也包括不那么好的、消极阴暗的一面。


如何平衡调和好这两面,才是每一对相爱的人,都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最后,预祝有情人七夕节快乐!


315热搜一下: 七夕节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