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圣学
2011年6月30日,中国一次性建成最长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伴随京沪高铁一齐开门纳客的,还有京沪高铁沿线的几座新建高铁站。徐州东站就是其中之一。
京沪高铁的10年,也是徐州东站的10年。
2021年6月23日,记者随国铁集团宣传部组织的京沪高铁10周年采访团,来到了徐州东站,听徐州站副站长许宁谈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十年来,也就是徐州东站10年来的发展变化。
许宁说,徐州东站运营10年来,得到了全方位的大发展。作为铁路车站,主要就是表现在客流方面。他说,自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至今,10年来徐州东站安全发送旅客已达8500万人。车站从开通当年的日均发送旅客7400人,到开通10年后的今天,日均发送旅客4万人,旅客人数增加了4.4倍。车站开通初期,以商务客流为主。10年后的今天,车站的旅客覆盖了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京沪高铁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他说,在车票售票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更是不可一日而语。记者长期采访铁路系统,深感铁路的科技发展创新已经颠覆了人们的正常认知。10年前,有谁会想到旅客不拿车票就能进站乘车?许宁说,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时,铁路互联网售票起步不久,也是徐州东站运营之初,旅客互联网购票的比例不足70%。购票了仍然需要取票检票才能进站。到现在,互联网购票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5%。徐州东站在2019年实施了电子客票和验检合一,电子客票减少了旅客购票后取票的环节,验检合一减少了旅客进入候车室之前查验车票环节,在检票口一次刷身份证、人脸识别就可以进站乘车,不仅极大方便了旅客,而且节约了铁路运营成本,杜绝了旅客车票遗失出现的诸多问题。
同样,在列车开行方面,创新发展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许宁说,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初期,徐州东站每天开行79对列车,停站办客的列车93列,到今年6月25日,徐州东站京沪场开行180.5对列车,停站办客311列,列车增加了2.3倍。记者感叹的是,在高铁列车开通和互联网售票之前,在各地火车站站前广场上人山人海的候车大军和宛如长龙的购票队伍,皆因那时候铁路科技含量较低、运行速度慢,车少人多。看现在,铁路创新发展,路好了,车好了,客车当然就开多了。
许宁赞叹铁路的快速发展。他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和谐号,到飞驰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带来了更快的速度和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徐州东站处于京沪高铁中间位置,乘坐高铁列车3小时就能到达北京、上海。这10年的发展,不仅让旅客出行的体验更加美好,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为一名京沪高铁建设之时就在徐州东站工作的铁路人,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十年的发展变化,内心感到十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