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盛:我与京沪高铁共成长(图)

中国产经新闻报
2021-06-26
1.9k

 2.jpg

1.jpg

本报记者杨圣学


出生于1990年4月的封盛是上海客运段高铁一队列车长。2010年走出校门后,封盛进入了铁路系统工作,成为我国第一批“高姐”。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刚参加工作的封盛成为沪杭高铁的首发列车员,当时的她和前来体验高铁的乘客一样心情激动,用心反复练习每一个服务动作。


时隔不到一年,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全线通车运行,封盛再次承担首发列车的乘务工作。这一次,她少了首次高铁值乘的稚嫩,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谙熟于心。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封盛开始了与京沪高铁的10年之恋。


“干了这么多年,虽然一直都在京沪高铁上,但感觉随着车型和旅客一直在变,仍然需要努力去学习新鲜事务,才能跟得上铁路发展的节奏。”封盛坦言,在京沪高铁的十年里,自己是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刚工作的时候,我也跑过一段时间的京沪线,但那时是卧铺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到北京,需要开一夜的时间。”封盛坦言,那段时间一整夜都在路上跑确实很辛苦。


2008年12月21日,D301次CRH2型大编组卧铺动车组从北京首发前往上海,这趟列车的时速为250公里,上海至北京全程运行时间最短只需9小时59分,它的开行改变了中国铁路没有卧铺动车组的历史。封盛清晰地记得,她当时值乘的D314次列车晚上九点多从上海站出发,第二天早上八点左右到达北京南站。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全线正式通车,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封盛成为了上海首发列车的乘务员。她注意到,那趟列车上有不少乘客并不是有去北京的需求,而是专门为了体验京沪高铁而来的,还有的大人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当时好多“火车迷”专门买了车票来坐车,还有很多旅客激动地跟“复兴号”一起合影。“感觉心潮澎湃,特别自豪”,封盛回忆说。


“乘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为乘客做好服务,确保乘坐环境安全舒适。随着京沪高铁的发展,我们乘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封盛说,她每月要跑12趟北京,在京沪间走二十四个单程,一趟车大概有一千多人,这也就意味着,封盛和她带领的班组同事每月需要为两万多人服务。


“一开始跑车的时候,旅客的问询会比较多,我们更多地是向旅客介绍列车的设备设施”,随着京沪高铁上的常旅客越来越多,“很多旅客想要在列车上享受不受打扰的旅程。”针对旅客不断变化的服务要求,京沪高铁相续推出扫码点餐、重点旅客服务等,不断提升旅客乘车体验。去年12月,静音车厢在京沪高铁试运营,许多旅客在购票时特意选择了这节车厢感受“安静的服务”。


今年春运,针对脱网的老年旅客,封盛和她的同事们又在列车上开始尝试起了“适老服务”。“我们查询到列车上有老年旅客乘车后,都会在旅客前方座椅上挂上一个中国结,并向他提供一个呼叫器,老人有需要便可以用呼叫器找到我们乘务人员,我们也会在巡视车厢的时候时刻关注他们的需求。”


“我学的是空乘专业,有一些从事高铁乘务的同学转行了,寻找更适合的工作。我之所以一直坚持从事这项工作,就是因为热爱。我觉得这个工作跟我有缘分,所以也希望能用心做好。”封盛说,10年来,京沪高铁在不停的创新发展成长,作为一名京沪高铁的列车员,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着。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