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报社记者 杨圣学
6月22日,国铁集团举行京沪高铁开通运行10周年新闻发布会。会后,国铁集团宣传部邀请相关媒体记者,沿京沪高铁线南下,采访京沪高铁开通后如何助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
22日是采访第一天。记者在北京南站采访了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洪润。刘董事长就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做了介绍。
京沪高铁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设24个车站,联通京、津、冀、鲁、皖、苏、沪七省市。
刘洪润告诉记者,京沪高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重大战略性交通工程,创新了我国高铁技术发展模式,推动建立了我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赢得了“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京沪”的美誉。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0年来,在服务人民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积极的成效,可以用10个字形容,就是“连结”“缩短”“便捷”“催生”和“绿色”。他说,“连结”,就是京沪高铁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连结在一起,将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将沿线3.8亿人民紧密连结在一起;“缩短”,就是京沪高铁极大地缩短了京沪两地间的时空距离,由原来的13小时缩短到了现在的4小时18分;“便捷”,是指每日平均开行动车组500列以上,单日最高开行列车666列。年运送旅客超过2亿人次,单日最高运送旅客近80万人次;“催生”,就是说京沪高铁沿线24个车站催生了24个新城,催生了新的旅游生态;而“绿色”,就是说京沪高铁是低碳节能环保的典范,占地仅为高速公路的1/2,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约为200万吨/年。
刘洪润说,京沪高铁将于6月25日开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开展设备运维智能检测与管理,智能售取票功能提升。我们将持续优化运行图,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持续推出“静音车厢”“计次季票”等个性化服务和更好的餐饮、购物、租车等服务,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