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 装修家居电子产品最多
人们在消费时经常遭遇一些“潜规则”,比如找搬家公司谈好价格却临时被告知要按楼层加价、买窗帘遭遇商家收打孔费等。所谓“消费潜规则”大多是商家的“不成文规定”,或所谓的“商业惯例”,消费者面对商家的这些“商业惯例”,即使很不情愿,但通常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消费潜规则”实际上存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问题。你遇到过“消费潜规则”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8%的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装修(46.3%)、家居产品(40.2%)和电子产品(35.2%)领域被认为最容易出现“消费潜规则”。面对“消费潜规则”,59.6%的受访者觉得维权不容易。67.8%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立法,打造对消费者友好的法律环境。
调查显示,73.8%的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18.2%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8.1%的受访者回答不清楚。受访者认为,装修(46.3%)、家居产品(40.2%)和电子产品(35.2%)领域最容易出现“消费潜规则”,其他还有:电影院(22.0%)、网购(31.5%)、搬家(23.1%)、物流(16.4%)、餐饮(28.0%)、旅游(34.8%)、影楼(18.2%)和物业(12.3%)等。
调查显示,遇到“消费潜规则”后,64.0%的受访者会与商家协商解决,41.1%的受访者会找维权部门投诉,36.0%的受访者会忍气吞声,26.7%的受访者在网上发帖指责,11.3%的受访者会向媒体求助。
面对“消费潜规则”,23.6%的受访者觉得维权容易,59.6%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6.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消费者要提高识别能力,问清楚再消费。其次要有维权意识,发生了纠纷要保留证据,把手机转账之类的消费记录也截图保存起来。”现在投诉的渠道很多,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之家等都可以接受消费者的信息反馈,要根据“消费潜规则”种类去不同的渠道投诉,比如医药卫生行政系统、金融管理系统、工商管理部门和民航总局等,“法律诉讼成本太高,但如果涉及大额的损失,还是应该使用这种渠道”。
评:只要你在乎,没有办不成的事,坚持和应当的
快递6400元名牌口红变内裤 用户怀疑寄送物品被调包
市民白女士向本报反映,她在10月23日用百世快递寄出32只总价值为6400元的名牌口红,谁知对方于24日收到的快递竟然是一盒内裤,怀疑寄送物品被调包。白女士当即向快递网点进行询问并投诉,快递公司称会核实情况并处理。半个月过去了,白女士仍没有收到快递公司的反馈。快递点负责人对此表示,已经上报并调取监控,但暂时没有结果。白女士已将情况向主管机关投诉。
用户不满公司调查慢
“我这里的监控很明显拍到了当时收件的样子,不管是快递公司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应该给我个交代。”白女士说,她查出来东西被调包后,向快递公司投诉了数次,却一直没有得到反馈。“他们一直以正在调查为借口,站点和分管的公司都让我找对方,相互踢皮球,也不告诉我调查进展。”
白女士称,“我认为这件事情已经触犯了法律,属于偷盗行为,但快递公司没有给我一个积极的处理态度,让我很不满。”昨天,记者致电快递公司客服询问情况,工作人员称已经在调查,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白女士目前已向国家邮政局投诉。
评:消费者就要为自己的权益努力好
女乘客曝滴滴“紧急求助”失灵 滴滴:其软件系旧版
11月13日,浙江网友“Little_JN”爆料称,当日中午其乘坐滴滴快车时与司机因路线问题产生言语纠纷,之后她按下滴滴出行软件“紧急求助”键,却未能收到反馈。Little_JN在爆料中称,约3个半小时后,她才接到首个客服电话前来询问情况,因此对“紧急求助”功能的有效性产生质疑。
11月14日,滴滴方面回复澎湃新闻(称,事发当日,后台确实接到了女乘客投诉,并安排客服人员在接报一小时内两度拨打其电话,却未有人接听。滴滴方面表示,因涉及服务行为不当,平台已冻结涉事司机账号,接下来将根据警方调查结果作进一步处理。
Little_JN在爆料中称,当车行驶至睦路余杭塘路口时,她在滴滴平台上进行投诉,司机见状后很快结束了订单。约12时40分许,Little_JN按下滴滴付款界面左下角的“紧急求助”键。Little_JN还表示,下车前她曾拨打110求助,并在下车后前往附近派出所做了笔录。
针对上述情况,滴滴方面告诉澎湃新闻,经核实车内录音,乘客提出变更车道的要求时,车辆已进入实线车道,当事司机遂拒绝,两人因此发生口角。之后,在未抵达目的地的情况下,当事司机提前结束订单,并中途停靠两次让乘客下车,遭到乘客拒绝,最终女乘客在等红灯时自行下车。
针对女乘客使用的“紧急求助”功能未能及时发挥作用,滴滴方面回应称,今年9月4日,已将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用户可通过短信报警功能快速拨打110;同时平台会将行程信息通过短信发送给紧急联系人,并拨打语音电话提醒关注。
根据用户提供截图,Little_JN使用的APP版本系今年8月的旧版,因系统迭代的缘故,旧版的“紧急求助”功能已经停用,且女乘客未设置紧急联系人。滴滴方面表示,希望用户定期更新软件,以确保平台推出的相关安全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发挥作用。
评:一个巴掌拍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