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消费再掀硝烟 听听工商、公安、商务部都怎么说这事!

诚搜网
2018-04-08
1.0k

  预付卡消费再掀硝烟 听听工商、公安、商务部都怎么说这事!


  搬离前仍办卡 健身会员退费难


  “浩沙健身”公告称退卡持续到2月28日 但已进入4月消费者仍未收到退款


  李先生反映,他在去年11月初于丰台工人俱乐部三层浩沙健身花了2000元办了健身卡。3月底他去健身时却看到健身房已经搬离,无处退款。记者到现场了解到,因为房租到期,所以健身房已经在1月19日搬离。浩沙健身客服表示,新店将在6月底开业,客人如要退卡也可先登记后在3月31日前陆续退还。但是截至目前,仍有消费者未能收到退款。


  办卡消费一次就关门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就住在丰台工人俱乐部对面的小区,去年“双11”期间在浩沙健身办的健身卡。“一共是2000元钱,办了两张卡。这两张卡都是单店卡,只能在这儿消费。办卡之后我只在12月底消费了一次,之后便忙着年底过年,离开了北京”。本想年后回北京再健身,却没想到回京后发现健身房竟已经关门了。他表示,此前并没有得到通知,而且办卡的时候也没有人告诉他健身房临近租期。“和我同期办卡的人很多。店家当时明明已经知道马上房租到期,也不通知,是在刻意隐瞒”。


  此外,北京晨报记者发现,和李先生面临一样遭遇的王女士,还在该店购买了上千元的私教课。“现在教练找不到了,课程也没地方上。健身房的工作人员更联系不上。我打了客服,他们也只是让我等待公司的处理方案,没有别的说法。真是太让人气愤了!”日前,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丰台区文体路58号浩沙丰台店,此时该店早已经搬空。新入驻的商家正在装修。电梯旁贴着北京市丰台工人俱乐部于去年12月21日张贴的“关于浩沙盛世健身(丰台店)合约即将到期”的公告,公告称该健身房租房合同于2018年1月9日到期。施工工人称,这里早在1月份就开始装修了,健身房也早已经搬走。“以前有来这里要退卡的人,年前还有工作人员在这里登记,现在也没有了”。


  随后,记者联系上该店一名工作人员,他称,公司将很快公布新店地址,顾客可持卡到新店消费健身,6月30日前新店开业。在此期间,坚持退费的会员可以先做登记,登记上报公司后,将于2018年3月31日前陆续给予退费。“浩沙健身”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公告称,会员可先在丰台店与台湾街店办理退费,时间从2018年1月8日持续到2月28日。如时间、地点有变动,会另行通知。但已经进入了4月份,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仍未收到退款。客服人员表示,会尽快核实后处理。


  预付有风险

  充值需谨慎

  注意!


  公安部门:多数被投诉商家经调查不算诈骗


  商务部门:个体户和健身、游泳不在监管范围


  很多市民在就餐、购物、住宿、打车以及健身、洗车、娱乐等消费过程中使用预付卡,虽然其带来很多实惠,但同时也存在老板“跑单”的风险。近年来,本报报道了多起商家“玩失踪”,消费者预存的费用难讨回的事件,公安部门表示多数商家没有构成诈骗事实,商务部门表示虽然预付卡消费是其管理,但个体户和健身、游泳不在监管范围。预付卡消费该如何监管呢?

  


  投诉案例


  婴幼儿游泳馆停业钱难退


  2018年2月24日,市民刘女士在海口京华城的贝特优婴幼儿游泳馆,花费1万多元办理了一张游泳卡,共96个课时,只消费了40多个课时,老板在店门口贴出告示,宣布经营不善停业。工商执法人员称,无法联系到该公司的负责人。


  健身会所两次“易主”不认账


  2017年12月23日,本报报道《近5000元办的健身卡还没消费几次》后,市民来电反映,2016年4月,其在新起点健身馆万国大都会店储值3000元办理了一张健身卡,两年不到健身馆两次“易主”。如今的健身馆,不再承认其健身卡资格。


  儿童游乐园老板玩失踪


  2017年4月,陈女士带着孩子到海口海甸城购物中心内一家名为“喜儿体验馆”的儿童游乐园游玩,为了一次便宜20元,她一次充值500元。但还有450元没有消费,店里大部分设备却被清空,仅在商场管理处登记讨要说法的顾客就达180人。商场方面称,老板王某欠了他们十多万元租金后便再也联系不上了。


  美发店忽悠充值后关门


  2016年4月,市民陈女士反映自己在上邦百汇城的海口龙华嘎纳美容造型中心做头发,理发师张某煊声称自己是国内著名造型师,明星造型技术导师。她信以为真支付5000元办理充值卡,后来发现被骗要求退款被拒。事后,该店停业,老板不知去向。工商局表示,该中心多次被举报,已联系不上负责人。


  部门提醒


  工商


  “跑单”商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海口市工商局消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发生预付卡“跑单”事件,工商部门接到投诉后,会迅速联系商家负责人,如果能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处理,多数都能解决问题;但部分商家直接“玩失踪”,工商部门只能依法将该商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同时提醒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权。


  该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预付卡虽然能带来实惠和便利,但同时也要认知其风险。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的时候,要了解商家的信用以及规模,同时在付款的时候,要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索要相关票据,便于事后维权。


  公安


  多数商家经调查算不上诈骗


  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接到多起预付卡“跑单”的案件,投诉人都声称商家涉嫌欺诈,可在调查过程中,多数商家没有构成诈骗的事实。


  该负责人介绍,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的定义很明确,前提是非法占有为目的,商家在收取消费者预付卡后,如果用来支付房租、员工工资、购买设备等,最后经营不善倒闭,不在诈骗事实范围。在调查的过程中,多数商家的个人身份是真实的,也确实有开展经营活动,也不存在虚构事实的现象。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商家在收钱后“玩失踪”,注册信息是假的,基本上可确定为诈骗,公安部门会依法介入查处。


  商务


  正受理海口数十商家预付卡备案


  海口市商务局秩序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商务部在2012年开始实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要求对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单用途预付卡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办法》只是规定了企业进行备案,但现实中很多“跑单”的商家是个体户,不在备案范围内;同时,健身、游泳等行业,也不在《办法》规定范围内。


  该负责人表示,很多商家了解《办法》内容后,故意在营业执照注册过程中写明是个体户,经过过程发售预付卡,规避预付卡备案。


  目前,海口市吃穿住行以及美容美发等各个行业,都存在预付卡消费的现象。


  海口到底有多少企业进行预付卡备案呢?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几十家企业在办理预付卡备案,虽然数目有些少,但和其他城市相比,还是很多的。


  个体户和健身、游泳等行业不在《办法》监管范围内,即使在监管范围内的企业,消费者遭遇老板收钱“跑单”事件后,只能到法院进行起诉,维权成本太大,导致很多消费者无奈选择息事宁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