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课堂|橄榄调和油橄榄油占比不到1% 法院判十倍赔偿(图)

诚搜网
2018-03-17
1.2k


2e3b49e7b7030529869bd4f74a0cea06_timg_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21253575137&di=6d41181f061059c75712a5a81a3a1370&imgtype=0&src=http%3A%2F%2Fimg.wochacha.com%2Fqs_img%2Fqs_banner%2F225065.jpg.jpg

  商家卖调和油不告知配比 法院在19起案件中判赔13件 部分产品橄榄油占比不足1%


  涉橄榄调和油案 七成获赔十倍


  瓶身是绿色的,名称叫“橄榄××(葵花、玉米等)食用调和油”,图形上突出“橄榄”二字,价格也不贵,您在买橄榄油时如果看到了这样的商品,会不会欣然放入购物车?这种想法让很多消费者上当。


  近年来,很多品牌的“橄榄调和油”只通过文字图形强化“橄榄油”,却不告知“橄榄油”到底调和了多少。而这引发了大量消费纠纷。2017年,北京法院至少审结了19件类似案件,其中13件法院判商家十倍赔偿,占比高达68%。另外6件虽未判赔,但明确认定商品存在瑕疵。


  据中国粮油学会专家透露,有的橄榄调和油中橄榄油的占比不到1%。日前,《法制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惩罚性赔偿打击之下,超市“规矩”了很多。但在多家电商网站上,记者仍然发现了在商品页面中不告知消费者“橄榄油”比例的“橄榄调和油”。


  数据


  橄榄调和油猫腻多


  引发大量消费纠纷


  橄榄油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被视为最健康的食用油。在逛超市时,各种橄榄油看花人眼:有的叫“初榨橄榄油”,有的叫“橄榄调和油”……


  记者了解到,初榨橄榄油,是指用橄榄鲜果在24个小时内纯物理低温压榨出来的纯天然果汁经油水分离制成的植物油,价格很贵。相比之下,橄榄调和油就便宜多了。所谓调和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制而成的食用油。但记者从法院系统了解到,“橄榄调和油”的猫腻太多,引发大量消费纠纷。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北京法院审结了至少19件起诉销售橄榄调和油的商家欺诈的案件。19起案件中,有13起法院按照食品安全法支持了消费者十倍赔偿的诉讼请求,有6起虽然法院没有支持消费者的诉求,但在判决书中明确认定商品标注有问题,存在瑕疵。


  法院


  调和橄榄油不公开配比


  会误导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19起案件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一起涉乐购超市的案件颇有典型性。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第26条第4项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如果食品的营养标签内容不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该食品即应当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第4.1.4.1条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所谓“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是指不同于一般配料的特殊配料,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作用,其市场价格、营养成分往往高于其他配料。法院认为,涉案商品系橄榄油和葵花籽油两种配料调和而成,其中橄榄油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格明显高于葵花籽油,因此应当认定其属于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


  此外,涉案商品在标签的显著位置表述“精选多力葵花籽油与特级初榨橄榄油”,配料表中亦显示“配料: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将橄榄油表述为品质最高等级,而对葵花籽油的品质等级未作表述,在文字说明上也对橄榄油进行了着重标示。


  另外,涉案商品的标签以图形、名称、排列顺序、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突出“橄榄”,且同一内容反复出现,亦属于对橄榄油进行了着重标示。综合上述内容,可以认定商家对“橄榄油”进行了特别强调,但未对橄榄油的添加量进行标示,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法院特别在判决书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营养的均衡。不同的食用油的营养成分不同,有害及有益成分的分解温度也不同,涉案商品不公开配比,必然会对消费者食用时的使用量和油温操控产生影响,甚至会误导消费者;若消费者长期食用涉案商品可能对消费者的营养摄入均衡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涉案商品由橄榄油和葵花籽油两种油调和而成,两种油的配比不同将直接影响调和油的营养价值、成本及市场价格,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因此,涉案商品的标签未标示橄榄油的添加量,将可能使消费者对调和油中橄榄油的含量产生错误认识,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会造成误导,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营养均衡摄入。


  最终,法院终审判决乐购超市应对消费者钟先生作出十倍赔偿12456元。


  走访


  超市已“变规矩”


  电商仍有类似问题


  2017年北京法院审结的上述19件案件,对商家起到了震慑作用。近日,《法制晚报》记者先后在北京走访了十多家超市,均未发现存在前述问题的橄榄调和油。在永辉超市百子湾店,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没有这类的食用油了。


  随后,记者在知名电商亚马逊上搜索“橄榄 调和 油”,得到了12个搜索结果,其中包括“金龙鱼橄榄食用调和油5L赠900ml”、“金龙鱼橄榄食用调和油1.8L”、“融氏橄榄玉米胚芽油食用调和油5L”、“融氏橄榄葵花籽油食用调和油5L”、“融氏橄榄葵花籽油食用调和油2.8L”和“融氏橄榄玉米胚芽食用调和油2.8L”。


  作为网购消费者,如果仅查看上述橄榄调和油的商品网页,上述橄榄调和油均未通过图片或文字告知消费者橄榄油的“调和”比例。例如在“金龙鱼”的商品页面,商品图片显示,食用油的名称是“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但除了橄榄油,还调和了哪些植物油在图片中看不出来。


  在“产品描述”中,强调的是“金龙鱼橄榄食用调和油,比橄榄油更添均衡营养,比第二代食用调和油更添源自意大利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原生精华”……其中虽然提到“汇聚8种植物油”,“还有葵花籽油、红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和亚麻籽油等7种原料”,但各自比例是多少,尤其是橄榄油的比例是多少没有提及。而在油瓶和“产品描述”中都写到了“1:1:1”,但那强调的却是“能够帮助人体膳食脂肪酸达到的黄金营养比例”。


  此外,在“融氏”产品的页面,图片中有营养配比表,却没有调和油配比表。“产品描述”则只有短短一句话,也没有提及调和油的配比。


  专家


  新国标预计年内实施


  调和油必须标配比


  “橄榄调和油的配比,长久以来是厂家的秘密,不公开是常态。”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曾表示:“打着橄榄调和油旗号,实际上成本很高的橄榄油在产品中占比还不到1%。这不是忽悠消费者吗?”据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报道,记者问二级食用油批发商调和油里橄榄油能有多大比例,对方大方回答:不超过十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酝酿了十多年,一直没出台。


  参与植物油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常务副会长、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对媒体透露,新的植物油标准报批稿已经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产品分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对调和油的规定亮点有二:无论添加了什么油脂种类的调和油,都统一名称为“食用植物调和油”;调和油必须标注油脂成分占比。


  王兴国表示,该标准正等待相关部门审批结果,今年内或将能够得到实施。新国标实施后,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芝麻调和油这些名称将不再存在于市场中。


  “希望早日规范市场,不能再拖了!”王瑞元对媒体记者表示。


  法制晚报 记者 红林 张恩杰


315热搜一下: 橄榄调和油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