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潇湘晨报
4月21日,江苏苏州网友小红薯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让跑腿小哥在餐厅买的七成熟牛排系生肉。视频中 牛肉整体呈粉红色,肉质柔软。 小红薯称牛排并非七分熟更像一块大生肉。
《百姓关注》记者就网友的反映致电涉事餐厅,工作人员称 个人口感有异,萨莉亚现在都是提供七分熟的牛排,可能顾客感觉有点生,餐厅系正常操作, 并称铁板温度和打包盒的温度不一样,出菜的菜品会有差异。
高新区市监局回应已收到网友反映,事件正在处理中。
《零度观点》:
牛排一成不足硬说七成熟 餐饮行业应杜绝任何形式的指鼠为鸭
4月21日,江苏苏州网友反映的 七成熟牛排实为生肉 引发热议。视频中 牛排除边缘外整体呈鲜红色,与七成熟应有的灰褐色中心、浅粉色过渡的标准相去甚远,更接近一成熟状态。 面对质疑,商家以 口感差异 打包温度不同 作为辩解,这种说辞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指鼠为鸭"的荒诞戏码,暴露出部分餐饮从业者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牛排熟度作为国际通行的烹饪标准, 具有明确的温度区间: 七成熟要求中心温度达70℃,肉质应呈浅褐色为主,仅留极少量粉红色。
涉事牛排内部鲜红, 明显未达标准。 商家将烹饪不达标的生肉包装为七分熟,本质是用话术粉饰失误,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的口感差异,这种偷换概念的辩解是对诚信原则的践踏。 若放任此类行为,恐将引发 熟度通胀 乱象三分熟标五分熟,五分熟充七分熟,最终让消费者失去对餐饮行业的信任。
食品安全无小事,品质承诺更非文字游戏。
餐饮从业者应谨记: 消费者或许不懂烹饪术语,但看得见肉质颜色,尝得出食物生熟。与其用苍白辩解消耗公信力,不如严格把控出餐标准,用透明操作重建信任。 市场监管部门 也需加强餐饮标准化建设,让 几分熟 不再沦为商家随意涂抹的标签。唯有以诚信为锚,餐饮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