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3.15诚搜网
315诚搜网7月31日北京讯 青藏高原五省区林草部门30日在西宁联合发布《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虫草鉴别指南》等三项重要标准,直击虫草市场长期存在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乱象。青海省作为全球最大虫草产区,年产量达120吨,占全国六成以上,此次牵头制定标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
图为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保护利用协调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图源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摄
《鉴别指南》创新采用"剥洋葱"式检测流程:先通过虫体环纹、颜色渐变等23项外观特征初筛,再结合DNA条形码技术精准鉴定。检测显示,野生虫草虫体呈深黄至棕褐色,具独特腥香味,而人工培育品多通体橙黄、气味寡淡。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秘书长姚孝宝特别提醒,市场上常见的"头期草"染色增重、金属粉增重等造假手段,今后将通过元素含量测定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识别。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同步发布的《青海省冬虫夏草白皮书》首次披露,该省7000万亩草场面临过度采挖导致的生态退化风险。青海省林草局透露,将建立资源动态监测系统,推行"采挖证+生态补偿"机制,计划未来五年将虫草采挖强度降低30%。
315诚搜网查询投诉平台发现,近三年虫草类消费纠纷年均增长45%,主要涉及人工冒充野生、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随着新标准实施,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溯源码查验检测报告。本网提醒,购买虫草应选择正规渠道,索要检测证书,30克以上高价产品建议复检DNA条形码。
来源 | 315诚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