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中国产经网
记者 杨圣学
8月31日,连接广西贵州的贵南高铁全线贯通。在广西环江站,彩旗飘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毛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扶老携幼,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笑逐颜开。车站广场和站台上,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天,环江跨过传统铁路阶段,一步迈进高铁时代。环江,贵南高铁来了!
贵南高铁开通,环江高铁站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天上午,采访贵南高铁的中央媒体记者来到广西环江,目睹参与了毛南族群众的“高光”时刻。
环江少数民族美女擂鼓庆祝贵南高铁开通。
记者在站台上见到了那位在当地知名的毛南族妇女代表谭美春。交谈中了解到,贵南高铁的线路走向,在河池环江一带拐了一个弯。
记者采访毛南族妇女代表谭美春。
为什么?刨根问底是记者的“通病”。
中铁二院南宁院副总工程师覃庆介绍说,在环江设站,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是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县内居住着毛南、壮、汉、瑶、苗、布依、仫佬、水、侗、回、彝、土家等1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7.87万人,其中毛南族6.45万人,县城居住有4万人口。由于交通不便,群众生活困难,经济发展缓慢,设置环江站,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旅游客流,促进环江县特别是毛南族群众聚集地区旅游业发展,助推毛南族地区乡村振兴;二是覆盖更多沿线群众。因此在贵南高铁的走向设计图,能看到线路在河池环江一带“拐了一个弯”。覃庆说,刚开始按线路相对较直的方案从环江县边缘通过,但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和乡村振兴需要,最终设计方案敲定在环江县境内设置环江站。经过设计院勘探测量,在环江县城附近设站将比直线经过长出3.1千米,工程投资预计多花费4亿元。
环江思恩镇陈双村集中安置搬迁村民的村庄。
不仅前期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改善环江交通,而且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充分考虑建设材料、设备及人员进出大山和周边村庄村民出行需求,通过修建施工便道、拓展拉直既有乡间小道。中铁十八局负责的九万大山二号隧道至九万大山四号隧道间的路基桥隧施工中,新改扩建道路80多公里,既满足了施工的需要,也将道路修建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方便了村民出行
毛南族发祥地。
距离二号隧道不远的环江县川山镇文江村村民韦贵福说,以前买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要翻山越岭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到木轮镇上购买;猪羊养大宰杀后,也是挑到镇上卖,来回要一天,遇到刮风下雨避无可避。“那时路不好走,商户上门收购一斤猪肉才3块钱,也没多少人愿意来上门收,我们只能挑到镇上卖,一斤能卖8块钱。现在收购的车可以开到家门口,生猪价格跟外面市场一样,群众可以增加不少收入。”韦贵福说。
毛南族和壮族群众教学生进行工艺品制作。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文江村党支部相关人员介绍,以前村民出山时,要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翻越一座山,肩上还要扛着东西很累。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路很滑,非常危险。后来贵南高铁开工,施工单位为我们修了便道,并开挖了一条200米的东山隧道,现在村民可以坐汽车进出,既方便又安全,村民生活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
据了解,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不仅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县内有香猪、香牛、香鸭、香米、香菇等“五香”美食。由于交通不便,群众生活困难,经济发展缓慢,长期戴着贫困县的“帽子”。2017年贵南高铁开始修建以后,在交通、物资、生活等方面给与了当地很大帮助,2020年5月,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群众把脱贫作为乡村振兴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
2020年环江全县脱贫,毛南族群众开始了乡村振兴。
随着广西高铁时代的到来,环江将加快推动新景区的开发力度,让环江秀丽的世界自然遗产风光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编辑 / 诚搜网
部分采写 / 庄丽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产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