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3.15诚搜网
五常大米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面临严重的市场信任危机。315诚搜网调查发现,近期多起检测案例显示,从电商平台到餐饮门店,五常大米掺假造假已成行业潜规则。
据中国食品安全网报道,在抖音平台"楠楠自己家五常大米"直播间,主播声情并茂推销的"秋谷乐五常大米"经专业机构检测发现,其标榜的"正宗稻花香2号"竟然一粒都没有,掺假比例高达100%。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完全造假的商品页面赫然标注着GB/T19266国家标准、五常地理标志和鹰标认证,直播间还信誓旦旦地保证是"自家爹妈种植"的"五常核心产区"产品。
除此之外,电商平台的造假行为同样触目惊心。中国食品安全网报道称,"时光稻留粮油旗舰店"销售的大米虽然标注着"稻花香2号""有机认证"等字样,但检测结果显示掺假比例达34.26%,意味着消费者每买3斤就有1斤是来路不明的其他品种。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不仅出现在零售端,就连知名餐饮连锁品牌"金掌勺东北菜"也卷入其中。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调查发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万达广场店"金掌勺东北菜"销售的五常大米虽标识齐全,却被检测出掺杂比例高达32.89%,10斤装大米中有超过3斤品种来源不明。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五常大米的品牌形象。另外,有检测机构专家表示,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通过外观辨别真假,即便是包装上的各种认证标识,造假者也能轻易仿制。
一位业内人士向315诚搜网透露,五常大米年产量约70万吨,但市场上流通的"五常大米"却超过1000万吨,巨大的产量差距为造假提供了空间。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恺指出,消费者如果发现商家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的行为,已经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依法索赔。同时还呼吁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源头治理,建立更严格的产品追溯体系,同时电商平台也需承担起审核责任,共同维护五常大米这一民族品牌的声誉。
来源 | 315诚搜网
关键词:五常大米掺假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