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农村信用社被指“违规放贷” 哺乳期妈妈深陷债务危机

2025-07-11   诚搜北京号

近日,家住河南省虞城县大杨集镇的付女士向315诚搜网公益调查员投诉称,大杨集镇农村信用社存在系列“违规放贷”行为,致使其作为担保人陷入多重债务危机。

据付女士陈述,2022年她为大杨集农村信用社一笔1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贷款到期后主贷人无力偿还,信用社工作人员竟主导"过桥资金"操作,在未告知情况下诱使其签订空白担保合同,事后发现合同金额被虚增4万元至14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该信用社工作人员在明知其已背负14万元担保债务的情况下,信用社又将其列为另一笔15万元贷款的担保人,同样未履行告知义务,并虚构其收入及信用状况。

付女士称,信用社工作人员存在多项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首先是涉嫌违规操作"借新还旧",从而达到掩盖不良贷款的目的;其次是未对担保人偿还能力进行审慎评估,导致她的正常生活陷入困境;再则是银行方面单方持有贷款合同,拒绝向当事人提供,涉嫌有意识掩盖证据,以及让她在空白合同上擅自篡改关键条款和过桥资金中介存在可疑资金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付女士的指控确实存在的话,这些行为将违反《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民法典》相关规定,其中《民法典》第391条明确规定,债权人擅自变更债务用途而未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的,担保人可免除责任。

"作为哺乳期妈妈,我现在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更因信用记录受损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付女士表示,她多次与信用社协商寻求解决方案,但对方始终消极应对。值得注意的是,付女士质疑的"过桥资金"操作在当地金融系统并非个案,这种通过高息短期资金掩盖不良贷款的作法,往往伴随着银行工作人员与资金中介的利益输送,最终风险转嫁给不知情的担保人。

有金融监管专家指出,农村信用社此类违规操作暴露出三方面问题:一是绩效考核机制扭曲催生短期行为;二是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三是监管问责不到位。

315诚搜网公益调查员发现,根据银保监会规定,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面签面谈"制度,确保合同签订过程真实透明,严禁诱导客户签署空白合同。

针对付女士的投诉,315诚搜网公益调查员于7月10日向涉事信用社一位李姓负责人进行咨询。对方称,此事件已经经过法律判决生效,并无付女士指称的“违规”问题。然而,当315诚搜网公益调查员试图添加对方微信,索要该判决书时,这位李姓负责人表示自己刚入职不久,会安排了解此事件的人与315诚搜网公益调查员联系,直至发稿,未获得对方任何信息。

315诚搜网公益调查员提醒金融消费者,一旦遭遇类似付女士情况的担保人,可及时向当地银保监分局举报,同时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担保合同无效。

截至目前,付女士第一笔14万元的担保法律已经生效。即便如此,她还呼吁要求彻查信用社涉嫌违规放贷问题,并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另外,该事件也再次提醒公众,在担任金融担保时务必审慎核实合同条款,坚决拒绝签署空白文件,遇到权益受损应及时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此事件的最新进展,315诚搜网公益调查员将会持续关注。

来源 | 315诚搜网 社会公益调查组


声明:本文系网友上传,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虞城县农村信用社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Copyright © 2005-2024 Ca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诚搜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