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3.15诚搜网
资料图片。
直播带货,原本是为了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但如今却成了部分商家和主播“割韭菜”的重灾区。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产品质量问题……这些乱象让不少消费者直呼“踩坑”。直播带货的投诉量为何居高不下,消费者权益屡屡受损值得监管部门关注。
315诚搜网调查发现,涉及直播带货相关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和产品质量问题。比如,有消费者在网红“东北雨姐”的直播间购买了红薯粉条,送检后发现其中根本没有红薯成分,而是掺入了木薯淀粉。这种明目张胆的虚假宣传,让消费者大呼上当。部分主播通过打造“高大上”人设和精心设计的剧本,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假冒文物、古董等物品。受害者多为分辨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他们轻信主播的话术,最终花了大价钱却买到了假货。
2024年5月,央视新闻《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二手旧衣摇身一变成精品尾货”的现象。部分直播间将二手旧衣包装成“尾单孤品”“大牌剪标”进行售卖,消费者收到货后才发现是旧衣服。
面对直播带货的种种乱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在今年的两会上明确指出,部分主播恶意炒作、虚假营销,导致假冒伪劣产品问题突出,消费者反映强烈。罗文表示,接下来将采取以下措施:要求平台加强审核,杜绝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产品;对直播带货商品进行专项抽检,确保产品质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今年将制定直播电商监管办法,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直播交易行为。
315诚搜网提醒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时,消费者需保持警惕,避免冲动消费。除此之外,不要轻信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低价背后可能隐藏着质量问题;下单前仔细查看商品详情,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保存直播录屏、聊天记录等,以便日后维权;尽量在信誉良好的平台和直播间购物,降低被骗风险。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本应为消费者带来便利,而不是成为“割韭菜”的工具。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呼吁商家和主播应诚信经营,实事求是地披露产品信息,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欺骗消费者。
2025年315来临,315诚搜网将秉持公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宗旨,持续关注直播带货领域的乱象,为消费者提供最新的维权资讯和实用的消费建议。如果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问题,欢迎向我们反映,315诚搜网将与您一起守护消费安全,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完)
来源 | 315诚搜网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须注明“315诚搜网”字样
关键词:直播带货乱象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