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郑州铁路发送旅客超440万人·单日发送97.92万人创新高

2025-05-08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郑轩 李晶晶

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5月1日至5月5日,国铁集团郑州局共发送旅客444.07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加48.66万人、同比2024年增长12.3%,日均发送旅客88.81万人。其中,5月1日发送旅客97.92万人,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五一假期,国铁郑州车务段开封站严阵以待的工作人员和整装待发的动车。于洋 图




今年五一假期,旅客出行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国铁集团郑州局管内旅游流、学生流、商务流等交织叠加,各大火车站客流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相关数据显示,旅客热门出行城市主要发往北京、上海、广深等方向,管内郑州、洛阳、商丘、南阳、安阳等城市间客流较为集中,出行需求呈现出假期首尾客流高度集中、中间中短途客流需求旺盛的特点。

千方百计增加运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为服务旅客便捷出行需求,国铁集团郑州局充分发挥“米”字形高铁网络辐射优势,实施“高峰图+精准运力投放”组合策略,对管内高铁、客运专线和普速均实行高峰图,深挖管内京广高铁、郑徐高铁、济郑高铁、郑太客专等重点线路运力,通过增开夜间高铁和普速列车,安排动车组长编组运行、动车组重联、普速客车加挂车辆等多种方式,增加重点地区、热门方向、旅游城市间的运输能力,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五一假期第一天,中国铁路郑州客运段高铁二队担当的G4230次列车旅客剧增,为了给旅客一个舒适温馨的乘车环境,列车长张琦加强巡视车厢,同时及时整理旅客摆放凌乱的行李架,使车厢干净整洁,让每一位旅客感受到美好的体验。高倩 图




假期期间,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到1782趟,其中最高峰日开行旅客列车达到1816趟,日均发送旅客88.81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12.3%。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旅客出行体验

为全面提升旅客假期出行体验,国铁集团郑州局积极应对大客流运输组织服务工作,管内各大火车站提升品牌服务台重点服务流程,针对重点旅客群体,特别开设“爱心通道”,为老幼病残孕及赶时间的旅客提供优先进站服务;充分提前预想,在客流到达密集时段,实行分段放行,增加疏导人员,服务旅客快速出行。

5月6日,郑州客运段高铁四队担当G6649次列车,在武陟站站停时远远就看到一位拄着双拐的旅客缓慢的走来,乘务员方波看到后及时上前帮助旅客上车落座,并报告车长张祯将其列入重点旅客照顾,途中方波几次询问旅客有什么需要帮助,给这位旅客送上开水。张祯车长提前联系旅客下车站周口东站需要轮椅接站。列车停车后,方波帮助这位旅客下车,移交给车站工作人员。旅客离开时对乘务员的热心帮助一再表示感谢!焦强 图




在重点客运车站设置景区接驳服务点,加强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协调联动,畅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认真做好列车通风、餐饮供水、卫生保洁等基本服务,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体验;针对天气变化等实际,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前对铁路沿线设备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旅客平安出行。

“铁路+文旅”跨界融合,提升旅客出行品质

五一假期,郑州客运段党委要求班组必须认真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确保列车运行方便快捷,旅客体验美好。图为高铁一队列车长薛锦慧在检查电器,保证使用安全,使旅客们平平安安回家。沈琳琳 图




主动探索“铁路+文旅”跨界融合模式,精准匹配旅客需求,精心打造“快旅慢游”体验场景。国铁集团郑州局开行的“银发列车”,采用“昼游夜行+错峰游览”的模式,将贵州、云南等地的景点串联起来,有效解决多个景点间中转换乘的烦恼,让老年旅客出行更加便捷;焦作站联动地方文旅部门,增开火车站至云台山、神农山、陈家沟等景区双向免费的直通公交车,畅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洛阳龙门站、洛阳站、关林站等车站推出凭当日车票半价游洛阳牡丹阁、龙潭大峡谷等六大景区优惠活动,全面提升旅客沉浸式旅行体验。

有效保障货物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国铁集团郑州局统筹客货运输服务保障,在科学应对大客流的同时,全力提升货物运输效能。通过优化装卸作业流程、动态调配人员设备,确保货物装车效率与运输稳定性;对粮油米面等节日重点物资实行精准保供、优先运输,切实保障民生需求。持续深化95306货运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货运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与集约化管理,打造7×24小时智能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五五一小长假期间,国铁郑州客运段高铁三队汉渝3组乘务员们用更加贴心的服务让旅客体验增添舒适,并详细为旅客介绍车内设施,提醒每一位旅客注意乘车安全。图为列车长齐春晖在帮助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下车。刘雅洁 图





同时,国铁集团郑州局持续提高中欧班列(郑州)开行品质和效率,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假日期间,国铁集团郑州局累计发送货物233.06万吨,货物运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坚实运力支撑。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Copyright © 2005-2024 Ca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诚搜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