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 中国产新网
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郑轩
大河出昆仑,一路浩荡奔腾,蜿蜒流经中原。枢纽驰铁龙,呼啸开往八方,涌动生机活力。
秋去冬来,三门峡迎来越冬的天鹅,复兴号驶过黄河生态廊道,与鸟儿“齐飞”;开封800多个菊花品种竞相绽放,公交化城际列车伴各地旅客赏古都菊韵;洛阳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一城双铁”助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子还乡谒祖……沿着铁路看黄河,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中,满是生态之美、文明之美、发展之美。
黄河实行生态保护后,飞来三门峡越冬的大天鹅越来越多,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闫鑫 摄
2019年9月,河南郑州,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黄河命名的重大国家战略由此而生。今年9月,甘肃兰州,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5年来,国铁集团郑州局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奋勇争先。河南高铁网从“十”变成“米”,助力郑州大都市区跃升国家级都市圈;河南公铁海物流通道网络辐射全球,推动中原变为“国际综合枢纽”。
站在更高起点,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绿色智能的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增色添彩。
“一张网”凝聚多区域合力
黄河流域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河南作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地位特殊,使命光荣。
一列动车组列车在济郑高铁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上疾驰而过。(李佳文摄)
一百多年前,京汉铁路和汴洛铁路在郑州形成交汇点。火车唤醒了城市,而后延伸的京广、陇海铁路大动脉,奠定了郑州的枢纽地位。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今天的郑州,京广、徐兰、郑渝、郑阜、郑太、济郑高铁在此交会成网,贯通联动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等区域协调发展。
5年间,国铁集团郑州局按照国铁集团党组部署要求,根据国家铁路建设规划,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参与指导地方铁路枢纽规划和地方交通规划研究,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提升区域路网结构、规模、标准和能力。
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今年7月18日,日兰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省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00公里。东达沿海、南通两湖、西连秦晋、北接京津,铁路在中原大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
这张网有力扩大了河南城市群和城镇延绵区,与全国各大城市有机融合,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形成河南省内15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及1小时内的快速交通网。高铁和城际铁路相辅相成,推动郑州开封同城化、郑州许昌一体化、郑州焦作融合发展等提质提速,以郑州为中心的“朋友圈”越来越大。2023年10月,郑州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国家批复的都市圈,人口流动更频繁,经济活动更活跃。2019年至2023年,河南省铁路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客运周转量比重由61%上升到75%。
这张网促进流域协作。发达的路网为河南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支撑,促进各类要素在黄河流域城市间、区域间、城乡间更加自由流动。国铁集团郑州局充分释放高铁成网效能,节假日动车组全部上线、周末上线率达95%以上;加大管内高铁列车公交化开行力度,实行线条、停站“双加密”,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济郑、日兰高铁开通后,河南、山东联合实施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方案,组团探索“流域+省际”区域合作新模式。
这张网越织越密。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延长线进入铺轨阶段,雄商高铁商丘段建设有序推进,平漯周高铁建设如火如荼,新建郑州南站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工地热火朝天……
这张网不仅让河南17个省辖市实现市市通高铁,也让郑州、商丘、许昌、新乡、兰考步入“双高铁”时代,平顶山、周口“双高铁”也指日可待。从郑州出发,“2小时生活圈”覆盖国内4亿人口,5小时高铁旅程可直达123个城市。
南下沪苏浙、对接京津冀、“问道”大湾区,“轨道上的河南”逐步走向现实!
“一条心”联通多领域合作
绿色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国铁集团郑州局充分发挥绿色低碳运输优势,强化节能环保全过程管理,积极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同心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开放发展之路。
节能环保理念贯穿“建管用”全过程——
在国铁集团郑州局管内,除了新建工程之外,还有既有铁路提质改造。施工建设中,他们做好环保绿色选址选线,优化线路走向,监督环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确保新线依法合规开通运营。
铁路各系统各单位推广应用太阳能、土壤能等新技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减少污染。2024年,国铁集团郑州局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较2020年减少19.8吨,降低99.5%。
绿色高效优势助推“公转铁”再提速——
11月17日,初冬的河南安阳万庄铁路专用线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安阳枢纽规划的6条铁路专用线已全部建成通车,实现了与日照港、烟台港、天津港、连云港港等港口通关,极大地吸引企业向“公转铁”“散改集”方向发展转变。
近年来,国铁集团郑州局积极推动地方运输结构调整,深入管内各地市开展调研,巩固路地合作基础,在规划布局铁路物流基地、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力分配等方面予以支持,努力实现路地互惠共赢。2019年至今,国铁集团郑州局管内共新建开通铁路专用线24条。今年前10个月,完成集装箱发送量2430.41万吨,同比增长19.9%。
完善枢纽功能畅通“铁海公”大通道——
11月15日,一列装载315辆汽车的列车从郑州薛店商品汽车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驶出。今年以来,平均每月有20列商品车专列从这里驶向各地。汽车产业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赛道。今年前三季度,郑州汽车产量69.12万辆、同比增长83.5%,新能源汽车产量36.17万辆、同比增长901.9%。铁路部门与比亚迪、宇通等汽车厂商深度合作,发挥运输时效、费用等优势,“一企一案”优化受理、配空、取送车等环节,提升商品车运输服务质效,提高铁路承运比重。
一列复兴号列车平稳驶过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宛文鹏摄
汽车坐上火车出国、出海,是中原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基地,与世界高效联通的生动写照。今年,郑州国际陆港正式启用,其专用铁路开通运营,新能源汽车坐中欧班列“出海”有了新通道,河南依托中欧班列打造专业服务场站,可实现汽车产品15天直达欧洲;郑州铁路口岸首次采用“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发运汽车专列,铁路和海运无缝衔接,节省了原本在沿海口岸耗费的报关时间和成本。今年前10个月,国铁集团郑州局运输商品车35.24万台,同比增长52.6%。
干线运输、跨境物流、区域分拨、铁海联运……一条心,向前行,沿黄经济产业、物流欣欣向荣。今年以来,国铁集团郑州局完成铁海联运11.2万标准箱,其中,管内至青岛港(黄岛)方向7.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8%;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1万列。
“一体化”激活文旅融合活力
黄河穿越三门峡、洛阳、焦作、郑州、新乡、开封等地,犹如一条丝带,把仰韶文化遗址、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和中国历史文化古都洛阳、开封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了横贯中原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铁路部门深化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沿黄地区文化交流合作,奏响文化大合唱。
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运能跟着客流走。今年,洛阳、许昌等历史文化名城客流持续走高,国铁集团郑州局根据旅客年轻化、个性化等特点,在打满用足高铁运力基础上,适时加开普速列车,充分满足旅客出游需求;依托河南郑州、开封、焦作、洛阳等热门城市,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实行公交化运营,旅客买一张票可乘坐当日区间内任意车次,真正实现“随到随走”。
守护黄河文化历史根脉,擦亮城市“金名片”。近年来,国铁集团郑州局对普速站提质改造,对高铁站优化升级,把厚重的历史融入旅客乘车各个环节,把火车站打造成颇具文化魅力的旅游“第一站”。洛阳站的巨幅唐三彩壁画、开封站的清明上河图壁画、濮阳东站形态各异的“龙”元素、安阳东站的甲骨文站牌、平顶山西站的汝瓷立柱、周口东站的伏羲胜迹浮雕……鲜明的文化符号,给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发展黄河文旅特色业态,新产品“圈粉引流”。郑州、洛阳、开封是河南文旅的“招牌”,3市年接待游客量占河南省比重的四成以上。今年6月,郑汴洛签署合作协议,打造产品一体、交通一体、营销一体的区域综合文旅发展共同体。8月,“郑州+洛阳+开封”旅游计次票上线,满足旅客“一站式”寻迹商朝遗风、饱览大唐风华、品味宋朝雅韵的游览需求。国铁集团郑州局积极落实“引客入豫、留客在豫”工作,精心推介河南旅游线路,组织开行旅游列车,不断拓展客源地范围,吸引远距离游客前往西峡、焦作等地,在风光游、文博游、民俗游中认识河南、读懂中国。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黄河文化旅游带不断焕发新活力,沿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济郑高铁、日兰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后,山东、河南签订鲁豫两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开拓高铁旅游市场,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客源互送、优惠互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郑太高铁拉近了河南与山西的距离,两省文旅开展深度合作,今年晋豫6城114家A级景区门票互免。国铁集团郑州局联合长治文旅部门推出“凭高铁票游景区优惠”活动,优惠范围覆盖35个A级景区,助推区域文旅市场合作共赢。
中原发达的铁路网将沿黄景区“串珠成链”,实现了黄河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滔滔黄河,润泽中原。实干筑梦,气象日新。到2025年末,中原高铁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将增加至108个。大河之畔,国铁集团郑州局继续发挥枢纽作用,助推黄河流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