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三代”师徒:在中老铁路上赓续中老友谊

2024-05-03   中国产新网

本报记者杨圣学 通讯员 徐章位 普宏思/文 周星/ 摄影

5月的老挝琅勃拉邦骄阳似火,白天的最高气温逼近42度,热浪翻腾。5月2日1时许,星辰点缀天际,微风轻拂,吹散白天的余热,为这片土地带来一丝清凉。

“轰隆隆……”1时10分,中老铁路磨(丁)万(象)段沙嫩山2号中桥上,一辆黄色接触网轨道车缓缓移动,打破宁静,明亮的灯光刺破黑夜。




“轨道车,往磨丁方向开。”1时12分,轨道车按照指令向前移动。作业平台上,中老铁路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的3名接触网工半蹲身子,双手牢牢抓住作业平台防护栏,中方员工潘贵手持对讲机,指挥轨道车前往作业位置。

“作业车停。”“平台右旋,站稳扶牢,打好安全带,加挂平台地线,抓紧时间处理缺陷。”1时14分,作业车稳稳停靠,潘贵熟练地操作作业平台,立即下达指令。老挝员工冯图和康更敏捷地攀爬上接触网杆,挥舞手中工具,对缺陷部位进行整治。

“作业车,磨丁方向走,到185号杆。”1时25分,短短10分钟,他们便处理好了一处缺陷,继续向前。




山谷里,人声、轨道车轰鸣声、金属碰撞声相互交织,弥漫着紧张氛围。潘贵介绍,接触网是列车行驶的动力来源,定期检查和维修是铁路接触网工的重要职责。而接触网检修需要争分夺秒地在没有列车运行的“天窗”时间进行,作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身体素质。

“撤出平台地线,收拾工具下平台。”2时30分,天窗时间结束,他们3人共消除了5处接触网缺陷,检查补偿装置2组、隔离开关1台,巡检设备1.2公里,顺利完成今晚的作业内容,效率极高。

2时45分,3人回到作业车内,围坐在一起,复盘着今晚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康更中文基础差,部分铁路专业词汇掌握不全,这时冯图便当起了翻译,时不时还用手比划,有说有笑的场景感染着车里的每一位同事,工作的疲惫感也顿时消失了大半。

“我们配合度高,是因为我们的关系特殊,可以说是‘三代师徒’。”潘贵笑嘻嘻解释道。他们3人中,冯图是潘贵的徒弟,而康更是冯图的徒弟,3人朝夕相处,千百次的现场实战,练就了他们高效的默契。

“作为师父,自己都搞不懂还怎么教徒弟。”潘贵说,到中老铁路磨万段后,他从国内班组的“徒弟”摇身一变成为了“师父”,面对勤奋好学的冯图,他这个年长两岁的师父,偶尔也会出现被问倒的时候,这让他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同时也鞭策着他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为了能教给冯图更多的专业知识,潘贵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专业知识,遇到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便询问班组里经验丰富的同事,甚至视频连线求助国内师父。就这样在徒弟冯图的影响下,他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冯图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中老铁路的第一批老挝员工。中老铁路开通前夕,他与同学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得到了总书记的点赞。如今他实现了自己在信中的梦想,投身到中老铁路的运维中来。

“感谢师父的严格要求,我们接触网作业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不能出现,我遇到不懂的地方,师父总会一遍又一遍的带着我练习。”谈到师父潘贵,冯图眼里充满感激。

在潘贵的耐心教授下,勤奋好学的冯图很快便成长为工区接触网专业班长。2023年底,在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组织的技术比武中,他斩获了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如今,冯图也从徒弟变成了师父,在培养康更的过程中,冯图以潘贵为榜样,对康更从严要求。





2024年1月,康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定职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接触网工。“我的中文基础不是很好,很多作业标准我还不熟悉,我想到平台上和师父们一起干活,必须抓紧练习。”康更说。

好师父带出了好徒弟,好徒弟又成长为好师父。在铁路这个大家庭中,“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始终延续。这个五一假期,他们“三代师徒”坚守岗位,共同维护着中老铁路的畅通无阻,为中老两国的友谊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Copyright © 2005-2024 Ca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诚搜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