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1 中国产经新闻
通讯员 张砾丹 彭磊 陈乾
9月29日,在亚洲最大的铁路室内集装箱换装库内,中国铁路阿拉山口站外勤货运员贾兵重指挥4台龙门吊往返运行,挥动“铁臂”,将一个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的集装箱从宽轨线路平板车上吊装到中国“准轨”平板车上。从事这个岗位已经18年的他,见证着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的“加速度”。
“我的岗位是负责所有中欧班列的换装作业及出发前的验箱、装载检查等,可以说是中欧班列的‘安全’守护者。”在换装库内,贾兵重两眼紧盯着集装箱的装载起吊,伸缩、侧移、抓取……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到40分钟,就完成了50只40尺的集装箱换装。“中欧班列速度快、安全、稳定,运输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还能减少货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所以现在货运代理商都点名要走中欧班列,我们‘活’就多了。不过‘活’越多我们越高兴。”2011年,当第一列中欧班列经过阿拉山口站时,贾兵重也想到了未来中欧班列会越来越多,但没想到会增长这么快,就好像“跑”出来的“加速度”。
从第一列到突破一万列用了8年,从一万列到两万列用了22个月,从两万列到三万列仅用了20个月的时间。
“最开始一天装卸7批左右,现在一天要装14批,任务翻了一倍。”外勤货运员是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效率提升的直观感受者。在工作量翻一翻的背后,是车站实施紧盯循环车运输组织、充分挖掘运用区间运力、压缩制票传达时间等举措,下大力气解决制约通关效率瓶颈问题的硬功夫。“因为车从国外回来的多了,再加上‘数字口岸’系统应用后,通关时间压缩到了5个小时内,入境货物信息中转提速到4小时内,所以我们变忙了。”换装库24小时不停歇,贾兵重在换装库里来回行走,耐心核查车辆角件落槽、箱门捆绑等细节问题,一趟就要走四千多步。“其他一列货运列车的装卸作业可能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中欧班列最多只需要一个半小时,虽然工作量大了,但是效率高、绩效高,大家都爱干这个活。”贾兵重笑道。
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贾兵重坚守在中欧班列换装现场,“虽然不能与家人共度佳节,但能够为中欧班列畅通运行做好服务,我的坚守就值得。”他说,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飞驰在“一带一路”这条黄金大通道上,通过104条线路,将国内25个省区直辖市和德国、波兰等19个国家相联通,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
站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新起点上,铁路人又将踏上新的征程……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