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 诚搜网
今天,深圳赛格大厦疑似再次发生晃动,根据大厦商户反映,今天中午的12点30左右,在35楼、55楼、60楼等多个楼层都感受到了晃动,大厦保安及时通知住在高层的商户撤离。
也就在今天,一篇20年前的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论文上了热搜,被网友们称为神语言。这篇名为《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的论文指出,大厦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比如设计图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施工。论文还提出赛格大厦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楼顶天线因为计算错误而造成共振,在封顶之后才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把天线去掉一节,再补上一节。
尽管这是一篇20年前的论文,不免让公众和这次连续出现的大厦晃动产生联系。很多人会问,这楼到底安不安全,建设中是否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呢?
根据官方19号晚上的最新通报,多家专业机构对赛格大厦的震动、倾斜、沉降等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没有发现异常,大厦主体结构也安全。但是,产生震动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核查。
确实,一幢摩天高楼集合了太多专业复杂的技术,查找原因需要时间,公众也要耐心等待。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第一,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说主体结构安全显然是不能化解公众的质疑。专家是如何进行检测的?目前查找原因存在哪些困难?为何会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在原因还没查清之前,大楼是否适合开放?确认的安全因素包括哪些?
第三,据了解,20年前这篇论文的作者,现在是深圳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据她的导师回应称,当时她读的只是工商管理专业,不是建筑专业,论文和工作有点关系,但并不代表她是这方面的权威。
当然,赛格大厦这么大一个工程,一篇论文代表不了什么。但是,其中提及的问题恐怕不能忽视,譬如说天线的共振。
我们知道,建筑最怕的就是共振,因为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幅就能产生很大的震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士兵在过大桥不能齐步走,因为共振积聚的能量会导致桥梁坍塌。
同样,看似无误的风,也会因为共振对建筑造成威胁,所以事关重大公共安全有质疑就应该有回应。否则,公众只能用联想和猜测的方式来解释真相。
为此,我们期待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及时地披露更权威的信息,才能减少恐慌情绪和谣言的共振。
您觉得呢?欢迎您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